过桥穿洞贵州行(18)
(2024-06-30 09:11:56)
标签:
情感文化旅游 |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这次贵州游,从贵阳出发,到黔南,沿逆时针过黔东南、铜仁、遵义、毕节、黔西南、安顺,沿贵阳转了一大圈,除了六盘水不到以外,穷尽了贵州八个地级行政单位。可以说,把贵州的著名景点一网打尽。在一般情况下,此生我不可能再踏上贵州的土地。
兜兜转转,我又于11月4日12点钟返回贵阳。
距离5点多一点的火车还有5个多小时,这大把的时间要打发。贵阳市区的主要景点我已游览过,不想炒冷饭。
想着乘公共汽车逛贵阳市区,也是了解贵阳市容市貌风土人情的一个很好的窗口。先是乘一路公交车,经20站回到火车站。看看时间还早,又登上二路公交车,经19站再转了一圈。一路和二路有几个站重叠,轨迹差不多,都呈“9”字形。
贵阳市在古时也属于夜郎国,现在是贵州的省会城市,它的综合实力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大约排在20名左右,中下的水平。但是,就我在公交车上所见,它的城市建筑一点不逊于其它省会城市。
公交站点,乘客不时上下,他们南来北往走东闯西,忙于生计生活,有许多也是衣食无愁的游客,正在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乘客这么多,和我这样为了等火车而来回绕圈子坐车的肯定没有几个。不说绝无仅有,几年里怕也碰不到几个吧?
贵州也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在公交车上没有看到穿戴民族服饰的人。出门的少数民族,他们也穿着和汉人一样的服装,不内行的话,是分辨不出哪是那的。
转了两个圈,消耗了两个多小时,3点多钟进火车站候车。5点13分钟,登上Z288次绿皮火车,开始回家的行程。我将在火车上过夜,于转天下午3点半钟到达宁波。回程在火车上的时间比去时要少5个多小时,可能是路线不一样的缘故。
和旅游车一样,火车开出贵阳不久,就连续地在山洞中穿越,手机信号也时断时续。
贵州是一个崇山峻岭的省份。有说法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这次的贵州行,从10月23日起,到11月5日止,首尾相接14天,纯玩时间11天。只有两天有雨,雨量不大,下的时间也不长,因此,“天无三日晴”没有体味到。“地无三尺平”却是感同身受。大山连绵,就高山深峡,行路肯定困难。而要想发展经济,道路畅通乃是第一要件。连出行都阻塞重重,其它一切免谈。不是有句话叫“要想富,先修路”么?从我这次的贵州行来看,贵州人深谙此理。近二三十年,贵州人在修路上是下了功夫的,并且成效卓著。
在多山多水的地方,修路就要打洞铺桥。因此,在贵州大地上就多桥多洞。
有山有水,山河壮丽,风景也就这边独好。
十几天下来,无论是司机、导游、行程安排,还是吃饭住宿,都令人满意。所有这些,再加上好山好水。那么,无论如何,贵州都是非常值得一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