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晋军:新汉语水平考试(HSK)诞生记

(2011-09-25 17:25:59)
标签:

hsk

汉语水平考试

张晋军

教育

分类: 汉语教学
    汉语水平考试(HSK)1990年在国内正式组织实施,1991年推向海外。HSK在国内实施得较为顺利,在海外却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困境。HSK主要针对来华汉语学习者、专业汉语学习者而设计,因此难度很高。HSK(基础)的词汇量为3000,HSK(初中等)为5000,HSK(高等)为8000,这样的难度对海外许多初级汉语学习者而言,是高不可攀的。考生参加HSK后,受挫感强,容易对汉语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关于HSK偏难的反馈一直不断,但由于各种原因,HSK十数年如一日,没有就此做过任何改进。2005年,适应新的形势,国家汉办在发展思路上寻求新的突破,明确提出发展战略从对外汉语教学向全方位的汉语国际推广转变,工作重心从将外国人“请进来”学汉语向汉语加快“走出去”转变。孔子学院迅速发展,在海外遍地开花。而HSK却因为自身的局限,不仅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健康发展。

    许琳主任在温哥华的工作经历使她对HSK“门槛儿”过高的弊端有切肤之痛,因此,早在2004年底,她就提出要彻底改革HSK,使其能与海外汉语教学的现状相适应。从2005年至2008年,汉办考试处也组织人员对改革HSK做了研讨并拿出过一个改革方案,但考试处提交的方案却多在所谓借鉴西方考试理论、考试模型等方面标榜自己的先进,在解决HSK的核心问题上用力较少,乏善可陈,所以其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

 

中国的汉语考试当然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做

 

    同其他领域一样,国内考试界也有不少人对国外的理论及实践依赖到了近乎迷信的程度。只要国外流行一种新的东西,就忙于翻译过来,然后不遗余力地予以鼓吹,很少考虑自身的实际,也很少有独立的思考,加上没有具体操作经验,因此往往不能切中要害。面对考试处汉语考试裹足不前、改革进展不大的情形,出现了新的声音:HSK改革需要请“外脑”参与才可能取得成功,才可能与国际接轨。有人为之出谋划策,汉办应该从海外著名考试机构,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或者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聘请若干名语言测试专家,作为HSK改革首席专家,为我们提供改革思路,设计改革方案,使HSK能一步迈入国际先进语言测试的行列。另一些人则积极联络国外某知名语言学家,并兴奋地报告考试处,该语言学家已经同意挂名新汉语考试研发工作。

    2009年1月11日,由汉考国际测试技术服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组织,汉语考试规划工作会议在北京西山杏林山庄举办。汉办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会上,我坚决反对“聘请外脑”的意见,表示中国的汉语考试当然要由中国人自己来做,作为汉语的母语国,如果连汉语考试都做不好的话,那真是我们这些人的耻辱,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改革并设计出符合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需要的新HSK;为抓紧时间,我们还要改变过去那种托付、依赖老专家,不注重效率及进度,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去做协调的科研方式,应该以年轻人为主,依托他们的智慧与才干,在完成阶段成果后,再请专家提意见、把关。当时我一共谈了6条,讲完后,许主任发言:“我完全同意张晋军讲的这6条,这6条意见就是汉办的意见。”

    事实上,从2008年下半年起,我已成为HSK改革的具体负责人。为解决旧HSK的老大难问题,我先后设计了几个草稿,但都被许主任否定了。我自以为已经很解放、很彻底了,但实际上还是偏于保守。HSK(基础)3000词难,那我们降低至1500,尺度应该可以了。还不行?那我们再降500,总应该可以了……

    一次办公会上,许主任批评我:“你在考试处这么多年都干什么了?到现在,HSK难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随后她又说:“考试改革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没有开展调查研究,就是因为没有解放思想。一定要带你们出去看一看,然后才能推进这项工作。”

 

解放思想首先在解放眼睛,解放耳朵,解放嘴巴

 

    2009年2月2号到3号,许主任率团访问了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外语考试部(ESOL)。在两天的访问期间,许主任与我们全程听取了ESOL安排的各项介绍,不仅了解了ESOL的机构设置、人员管理模式、市场运作机制等,也熟悉了ESOL在考试开发、试题命制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指导思想及实践经验,同时还调研了汉语考试在英国的市场及现状等。在ESOL安排的相关活动即将结束时,许主任又多次与对方沟通,希望能提供一些英国人开发的汉语考试的相关材料,供我们参考。实际上,ESOL主要负责英语作为外语的考试项目,它并没有开发过汉语考试,所以一时也提供不了我们什么东西。但在许主任的坚持下,ESOL又联系了UCLES的另一个部门牛津剑桥皇家艺术学会(OCR),最终将OCR开发的Asset Languages-Chinese的部分材料给了我们。这个汉语考试被设计为6个等级,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有对应关系,一级只有124个词,二级只有325个词,三级只有638个词。当许主任指着这些词汇标准让我们看时,我才突然明白了她的苦心。

    美国和英国都有权威的英语考试机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美国人和英国人对英语考试有不同的理解与思路。在考试推广方面,英国人无疑与我们有更为近似的诉求,因而英国人的模式更值得我们借鉴。新HSK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有英国考试的影子,这与上述认识是分不开的。

    今天回想起来,仍是十分感慨。许主任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强调解放思想。她不仅提出要求,还教会我们方法,并为我们创造条件。解放思想首先在解放眼睛,解放耳朵,解放嘴巴。正是通过调研,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听到了更多的声音,交流了更多的见识,才有了解放思想的基础,工作才更贴近实际。

 

如果我们不做,谁来做?如果今天不做,什么时候做

 

    从英国回来,转眼又过去了一周。2月12号,许主任询问考试处HSK改革进度,当听到考试处汇报说2009年下半年可以拿出新的方案时,她变得激动起来:“什么下半年,这都多少年了!你们究竟干得了干不了?”随即她又问我:“两个星期之内必须拿出HSK(一级)、(二级),你做得了做不了?做不了我就找别人做!”受许主任情绪影响,我挺身回答:“做得了!我们做!”

    从事汉语考试工作,我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对HSK的历史以及它的优缺点,我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怎样结合新形势改革HSK,我也有较多的思考,包括具体到标准、结构、题型等细节方面,我也有较多的储备。加上自2006年以来从研发到考务、从市场到推广、从人员到管理的一线实践,使我对设计新HSK有很大的自信。新HSK早一日推出,就能早一日扭转汉语考试的不利局面。心里想着这些,当听到许主任要将考试研发交给别人的“威胁”时,我脱口而出“做得了!我们做”。

    当仁不让,无须许主任催促,我早已有“如果我们不做,谁来做?如果今天不做,什么时候做”的气魄,自然地就生出一股舍我其谁、时不我待的干劲。接了两周完成新HSK(一级)、(二级)的任务,我没有惶恐,没有犹豫,只有一个念头,赶在2月26号前拿出高水准的新考试,获得认可,为办领导分忧。

    12日当天,我就启动相关工作,一方面做研发预算,另一方面物色合适人选,同时进一步学习英国材料,探讨等级标准及工作进度等。虽然眼下的目标是低端的两个等级,但前提是要确定新HSK的整体架构。我们并不是要将HSK的难度整体下调,而是要降低“门槛儿”,填补其低端空白,尽快开发出难度较低、面向海外汉语初学者的汉语考试,为这些考生提供适合他们水平的汉语考试,让他们也能通过考试获得肯定,从而提高学习汉语的信心,在汉语学习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明确了这一思路,剩下的就是具体落实了。到25号时,一份与旧HSK风格迥异,更具鼓励性、趣味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的新HSK考试材料以签报的形式报了上去。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签报报了上去,旧HSK的常规命题工作马上又占据了我的主要精力。2006年以前,我们在海外一年只举办两次考试,从2006年起,考试次数增加到了10次左右,对试题数量的需求迅速增加,命题压力很大。

    很长一段时间,专职人员只有我一个人。2008年3月,“汉考国际”正式运营,我任研发部总监,才有了第一个下属。直至2009年下半年,汉办招聘了两个年轻人,安排到我的部门,我算是有了三个下属。虽然我有一支以北京高校在读研究生为主的兼职人员队伍,而且其中不乏青年才俊,但专职人员的严重不足,是导致我长期工作压力大的一个主要原因。此外,经费经常不能按时到位,也使得工作不好开展。因此,几年中,经常是当月赶制下月的试卷,总是处于争分夺秒、疲于命题的状态,不时会上演“生死时速”的故事。每年的考试时间是确定的,不确定的是试卷的完成时间。我们必须在定时的炸弹炸响之前,与时间赛跑,找到炸弹位置,准确切除引线,然后报告平安无事。这是份内的职责。但是,一旦输给时间,炸弹爆炸,就会被炸个粉身碎骨。所以,做考试多年,生出几个感受:一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二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第三是感谢那些支持和帮助过我的人,同时也感谢那些干扰、阻碍过我开展工作的人,是他们使得我迸发出了更大的热情,挖掘出了更大的潜力。

    2009年3月到7月,每个月都有旧HSK考试,所以我要忙于“找炸弹,拆引线”。另一方面,世汉学会秘书处主动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发动世界各地的会员,几乎将全世界的汉语考试材料都搜集来供我们参考,这需要整理、消化。第三,我们于5月30日,在全球39个国家的72个孔子学院举办了新HSK(一级)、(二级)的预测,共有3696名考生参加了考试。新考试在海外获得了普遍的好评。第四,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与HSK一样,也存在偏难的问题,4月,我们又启动了YCT的改革工作。第五,办领导对新HSK没有新的指示。因此,在忙乱中,半年时间又过去了。直到9月10日,新HSK(一级)、(二级)的考试材料才上了办公会。会上,许主任对新考试给予了肯定,也肯定了我的工作,并要求尽快完成剩余部分。

    这样,完成旧HSK常规命题,对我们已经属于满负荷工作量的情况下,又增加了新HSK和新YCT的改革设计任务。但挑战这才刚刚开始,9月底,办领导提出:11月新HSK(一级)、(二级)要在海外正式开考,新旧HSK只在2009年并行一段时间,2010年停考旧HSK,全面推行新HSK。事实证明,这个决定是非常英明的,只有迅速终结旧HSK,新HSK才能茁壮成长。10月上旬,新的要求传来:11月新YCT也要同时正式开考。这意味着,在新考试尚未研发完成的同时,我们要命制正式试卷,设计全套考务操作流程及材料,这些工作每一项都包含了巨大的工作量,而且不能有丝毫差错。根据计划,我们原定2010年2月完成新HSK整体研发任务。10月下旬,办领导调整这个计划,命令必须于2009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赶进度的新命令接连不断,而9月至12月每月的旧HSK试题还在赶制中。就在这全无节假日休息、一天顶两个星期过、几乎就要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办领导又安排我参加2009年欧洲孔子学院联席会议,前往比利时听取欧洲孔院对新HSK的反馈意见,10月15日出发,21日返回,一去就是7天。几乎每个命令都无法完成,几乎每个要求都无法实现,但我都承接了下来。我激励自己,也激励我的同事:我们的工作是开创性的,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因此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2010年元旦,所有任务都如期顺利完成。

 

人生能有几回搏

 

    2008年,旧HSK海外考生人数为67558,2009年,这个数字为76088,增长幅度为12.6%。2010年,新HSK海外考生人数达98291,增幅为29.2%。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3月、4月考试,海外考点报名人数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77%、141%。这些数据的变化,主要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形势分不开,另一方面,也与HSK的成功改革有关系。

    2006年至2009年,我们研制旧HSK、YCT试卷共149套,2010年一年,我们就命制并投入使用新汉语考试试卷101套。工作压力依然很大,但从我个人来讲,心中唯有感激。感激办领导的信任,感激办领导给我这样拼搏的机会,感激同事们的支持与帮助。人生能有几回搏!只有在忘我地奋斗、无尽地拼搏中,人生才不会虚度,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7c11d0100q705.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