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社会互动理论及其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2010-06-08 16:34:28)
标签:

社会互动理论

外语教学

对外汉语

二语习得

教育

分类: 语言习得

维高斯基(Vygotsky)是一位在心理学领域许多方面都做出伟大贡献的俄国心理学家。他为艺术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病理心理学及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在发展心理学的领域内,他被视为辩证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发生在与他人、与社会的互动中,而知识则来自于人类的文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对他的认知理论进行研究,并且广泛运用到教育教学中。

1.维高斯基(Vygotsky)理论综述

维高斯基(Vygotsky)关心儿童思想与语言及教学的互动关系。一般的发展心理学应用到教学、教育大都采用皮亚杰的观点:孩童到七岁就可入学接受系统化的语言符号以及数理的符征世界,这也是孩童社会化、进入文化世界的正式起跑点。Vygotsky采取完全反向的观点。他经过实验后得出结论:孩童一开始就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连续又连环的制约中产生刺激与反应,有如loop或loom螺旋盘动的循环塑造语言符号系统,待七岁才渐渐懂得内化、自我反思和逻辑的统一。他的新行为主义的主张触动了当前的英语教学,他甚至认为可提早从四岁开始从事双语、双语文化教学;提早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中建构塑造语言文字的符征世界。此理论可应用于跨文化交际双语课程中。

Vygotsky强调认知发展中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因素的重要性,认为语言是社会提供的最重要的象征性工具。他的Thought and Language是语言心理学方面的经典著作。最主要观点是认为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扮演着基础的作用。另外的一个观点是认为认知发展的潜能依靠"认知发展潜能区",而它的完全发展依赖完全的社会互动,可以通过成人的指导和同行的合作获得。Vygotsky最被广泛运用的两个理论是"认知发展潜能区"和"支架观念"。Vygotsky认为人类的发展依赖社会互动,社会学习最终会导致认知发展,这就是"认知发展潜能区"。

(1)认知发展潜能区

"认知发展潜能区"是指学习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受到能力较强同行(含老师)协助时所提升的能力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能力发展程度与潜在能力之间的距离。而在缩短差距的过程中,事件或问题本身并非重点,重要是在人际互动中发展出来的较高层认知程序。他的理论在教育领域有很多含义。其中一个是他认为人类学习预示着一个特定的社会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习者处于一种社会环境中,处于与成人互动以及与同行的合作中才能激发学习者内在发展动力。当这个理论运用于语言学习时,突显出环境真实性和参与者间关系的重要性。

(2)支架(Scaffolding)

所谓支架(Scaffolding)是指提供符合学习者认知层次的支持、导引和协助,以帮助学习者由需要协助向能够独立完成某一任务的过渡,进而使其由低级的能力水准发展到高级的能力水准。支架观念源自于Vygotsky的"潜在发展区域"概念。他认为孩童的能力有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两种。"实际能力"是指孩童能够独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准;"潜在能力"是指孩童在成人指导协助下,或在与能力较佳的同龄合作下,解决问题时可能达到的能力水准。每个孩子在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都存在一段待发展的距离,即"潜在发展区域"。如果教学能够接近孩童的潜在发展区域,则能有效地帮助孩童从原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支架观念关注高层次的思考能力,注重语言意义,重视沟通过程。人际互动作用以语言为主要媒介。语言使用在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意义和参照背景。Vygotsky重视沟通的过程,认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意义协商过程可促使社会新成员明白语言的特殊意义和来源,并藉由沟通将文化模式内化。因此语言沟通乃是认知学习重要的历程。语言的沟通除了增进成员的语言意义的了解之外,更能推进人际间的了解--一种具有合作企图和共识的了解和控制。

在沟通的过程中,双方需要先修正自己的观点以便能够了解对方,建立新的了解。实际上当教师和学习者沟通时,教师比学习者更容易知道如何修改沟通的技巧,以符合学习者的了解程度,因此通常是教师将所要学的事物简化到适合学习者先前知能的程度,再依照学生的参与情形决定下一步的教学策略。

2.对外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1)沟通式教学

Vygotsky强调沟通式的教与学。社会文化接触是形成语言的首要功能。目前教育部审定的中学阶段新教学大纲提出以任务教学法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即强调以交流沟通为主,达到语言交际目的,这也正符合Vygotsky的理念。人际的沟通功能,也可逐渐转化或内化为语言学习建构符号系统的功能。Vygotsky强调借助于沟通互动塑造语言文字符号的功能,以利人际社会沟通的功能。

(2)情境教学

Vygotsky认为不仅年龄因素,而且情境、环境都是塑造发展成以自我为中心或社会化的语言的要件。所以目前的语言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文化学习环境,最好能在目标语环境,至少也要能够安排类似学习目标语的那种情境,即虚拟真实语言环境,如网络视讯会议、远距离教学、CD、Video、VOD、Tape或图表、图片、图卡等辅助教材教具,让学习者如身临其境地吸收、接纳及建构新文化。英语教师也可描述自己的英美语言、文化经验,满足生活化且活泼生动的教学要求。

(3)活泼、生动的教学设计

Vygotsky,J.J.Rousseau和Freud都一致提倡从游戏、戏剧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动中学习语言和文化。英语学习者通过亲身参与语言文字活动,让语言和文化在生活化的实用活动中轻轻松松、活泼生动地自然内化为多元文化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Vygotsky认为通过活动设计,实际操作的教学活动,学习者可建构出新的知识。Vygotsky强调应利用不同情境创造另类活动,经过触类旁通以及自我反思转化建构成概念和思维,而不是灌输一些支离破碎、短暂记忆性的片断知识。

(4)以参与式、合作式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方法

在支架理论的著述中,最常被提及的要素包括社会互动的情境脉络以及学习者的合作式参与。他提出"引导式参与"的概念,说明个体的思考和文化的关系,以及人际互动对于发展的导引、支持、挑战、指示和激发的功能。引导式参与的过程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已知和未知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并给予支持,引起学习者努力发展出文化所认可的能力和技巧,进而能够逐渐担负起解决问题的责任,这就是目前所倡导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合作学习小组(每组约2至6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学会老师每节课安排的内容,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例如可把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和提供意见;小组成员去寻找与案例中的议题相关的资料,整理出优点和缺点并存档;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重现故事情境,并揣摩角色的观点、立场和行为。合作式学习中的人际互动可增进认知学习。

(5)语言与文化教学并举

Vygotsky认为语言与文化能力是一体两面,语言与文化应成为英语教学不可分离的组合。Vygotsky强调多元社会文化的沟通、刺激和交互作用可以创造出多彩多姿的语言文字,以及教与学的新策略。学习多元文化和双语(主要是外语),首先应该具有灵敏的文化认知,尊重彼此的文化,包容异文化,进而彼此欣赏、建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减少文化震撼和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分歧,为顺畅沟通打下基础。目前的英语教学界特别强调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Vygotsky提出第一类的支架作用是来自参与比学童能力较优的同行的合作学习,或透过教师、双亲或学长提供更高层次、较高难度的支架作用;或可借助第二类的支架作用以文化→文学→文字→语言,由大而小地塑造构建其间的互动关系,再逆向学习,学生就可快速习得语言、文字、文学和文化。其中以文学经典名著为学习语言和文字最佳的支架作用;阅读经典范文最易触发塑造自我概念和思想。

来源:黑龙江大学外语教学部http://210.46.97.180/jpk/kcsj/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