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对外汉语教师
对外汉语教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35,289
  • 关注人气:4,1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语热”:商业潮流下的文化期待

(2008-07-31 21:16:37)
标签:

孔子学院

办学模式

对外汉语教师

文化

分类: 汉语教学

资金来源也是重要问题。设立海外孔子学院的宗旨是“增进世界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而政府对这些孔子学院的运营情况也是相当重视。虽然每所孔子学院在创立时都获得了10万美元的政府拨款,但是国家汉办希望这些学院可以在5年内实现自负盈亏。已设立的孔子学院中,大部分是作为中国的教育机构、高校与国外大学或教育系统共同合作的项目,经费筹措因形式而异。大体上,在欧洲地区孔子学院的费用由双方各承担一半;而在大多数亚洲和非洲国家,费用则全部由中国承担。

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承认: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而是一个文化产品。必须当成产业来运作,由市场来推动“走出去”。如果不走这条路,汉语教学绝对没有出路。

她认为,全球学习汉语的“热”市场需要去开发,目前有一种涌动,而且很强烈,但是“喷涌”还没有开始。

由此看,海外汉语文化这个“软实力”确实还只是一株幼苗而已,需要中国人自己细心栽培和呵护。

“汉语教师荒”

有报道称,目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分别为9万、10万人;而全美国具备教学资格的汉语教师不过800多名。

据国家汉办官员提供的数字,目前全球范围内合格的汉语教师非常紧缺,尤以东南亚国家需求最为强烈。华文教育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虽然有了“起死回生”的迹象,但复兴的步履仍显迟缓,主要是面临师资严重不足、合适教材缺乏等困难。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都请求中国政府提供帮助。

虽然美国大多数高中生还是选择西班牙语为第二外语,选修中文的比例非常小,但是,据美国大学理事会做的一项调查,全美有2.4万所各类学校计划开设汉语课程。另据美国亚洲协会的一项研究,到2015年有5%的美国高中生把中文作为第二外语,以每100个学生拥有一名教师计算,届时将需要7500名汉语教师。

亚洲协会是由洛克菲勒家族的约翰·D.洛克菲勒于1956年创办,总部位于纽约,在香港和上海设有地区分中心,其宗旨是增进美国人对亚洲文化的了解,近年来曾多次组织美国各州的教育部长到中国参观访问,以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州开设汉语课。据该协会负责教育项目的副总裁薇薇恩·斯图尔特介绍,美国学校培养汉语老师的力量比较薄弱。到2006年,在美国有640所大学开设有汉语课,但提供四年本科专业教育的学校要少得多,提供汉语师资培训的学校更少,只有10所左右。美国许多学校对开设汉语课有兴趣,但不知道如何做或找不到老师。

除了师资培养力量不足外,不少国家都缺少相应的汉语教师认证机构,更加剧了汉语师资匮乏的矛盾。例如在美国,被全美教师教育认证理事会(NCATE)承认的中文师资培训学校只有3所,即纽约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及马萨诸塞州大学阿默斯特校区。

汉语师资短缺已经成了制约海外汉语教学、文化推广的主要瓶颈。由于汉语师资严重不足,许多学校在老师的挑选上一再降低标准,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

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学成后不少人进入了欧美国家教育界,为这些国家开设汉语课提供了急需的师资,成为汉语教学的骨干。一些欧洲国家的汉语教学属于义务性活动,教师不拿工资,只收象征性的一点车马费,全靠为汉语教育奉献的热情而任教。

另一方面,教师流动性大,许多人是周末兼职来上课,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由于教师不是专业出身,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培训,也不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了应对全球汉语教师的紧缺状况,中国政府于2004年颁布“国际汉语教师中国志愿者计划”,从国内招募志愿者从事汉语教学。

根据这个计划,年龄最大可达65岁,至少获得过中文、中国历史或英语学士学位的志愿者将接受三个月的专门培训,然后派遣到世界各地的社区学校。

据悉,目前国内获得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书的有约5000人,国内对外汉语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有近万人。迄今为止,国家汉办就向海外的孔子学院派遣了数百位全职语言教师和1000多名志愿者。一些国家还通过其他渠道直接从中国引进汉语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据国外教学机构的评价,被派遣的中国教师虽然大都是百里挑一的佼佼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并不完全合格。如何根据外国人学汉语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如何适应海外的教学环境和生活习惯,无疑是这些中国的教学“精英”们面对的新挑战。

据斯图尔特介绍,在美国,学生家长在中小学校起主导作用,因此老师必须能有效地与家长沟通。此外,他们对文化和政治要敏感,不能说政治错话,不能给人留下一个大中国主义的印象。

一些对外汉语教育专家认为,由于培养合格的汉语师资队伍是系统工作,周期较长,老师紧缺的问题将是个长期问题。而通过政府方面派遣汉语老师到国外学校教汉语只是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汉语师资短缺问题,必须培养本地教师,同时跟合作者明确双方的互惠互利原则。

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外籍专家恩利科·西特尼(EnricoSeeteni)认为,如果仅仅是汉语语言教育,那问题就要简单得多;如果还承载着更多的文化传播的使命,那就不一样了。通过文化传播来增进相互了解,是让公众能接受的最好方式;但首先必须了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然后才能确定到底传播什么。要收到理想效果,既要有来自中国的教师,也要有了解中国文化的当地教师。

在一个汉语需求如此强劲的世界里,“汉语教师荒”格外醒目。这将是一段漫长的“艰难时日”,如何渡过这段“艰难时日”,并逐步形成汉语师资培养的长久机制,无疑对中国政府的汉语文化海外战略的成功推进,构成考验。□(完)(作者:易杳 责任编辑:周生斌)稿件来源:新华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