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不管我》是大学生电影节的参展影片,19日在北国剧场放映,影片并不完美,却颇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所以简单说一说。
这部电影很长,长达三个小时,讲述一个纪录片导演为了好选题,拍摄一位即将死去的美丽姑娘最后的日子。
本片导演本来就在电视台工作,因此,电影中蕴含了导演对于纪录电影的思考和反思,包括选题,包括纪录片导演的职业道德,等等。透过摄像机所观察到的即将死亡的美丽,有着强烈动人的美感。
扮演男主角的是有“音乐剧王子”之称的男演员,在本片中不像王子,却把一位面临妻子与选题折磨的纪录片导演的无赖气表演得近乎洒脱而有趣味。
陆川曾说,影片要到达的终点就像金字塔,而过程中不能全是沙漠,一样要有山有水的好看。演员的表演冲淡了电影的漫长,过程中确有趣味,带领观众跟随主人公的节奏,观看一位美丽少女缓慢而偶有诗意迸发的死亡过程。
影片的结构缺乏高潮,演员营造的情绪高潮在某种程度上弥补着这一缺憾:少女居然奇迹般地多活了一段时间,目的大概是为了跟纪录她死亡过程的机器和人作对。她与导演欢乐的游戏,在山间小桥上,纪录片导演装小鸭子,少女开心大笑……
电影有着很好的创意,因为导演出身电视台的原因,影片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纪录片创作的反思上,栏目组领导因为少女总是不死、片子无法赶出来而逐渐失去耐心——观众并没觉得他的冷酷,冷酷的是对工作的狂热。
不过,影片目前的状态更像一部关于纪录片的纪录片,结构感稍弱,略显冗长,如果将这个创意按照电影的思路来处理,至少有着三种可能性:
一、《一夜风流》式的疯癫喜剧方式,同样的媒体人与少女的相遇、同样的媒体人将少女作为新闻对象,男主人公同样具有乖僻性格,将本片中本来有的对媒体的微微嘲讽放大,可能会处理得更为简洁流畅和有趣。
二、惊悚处理,记得有个电影,打着游戏的名义在逃走的人眼中放了摄影机,观看他面对死亡追踪的最后日子。从女主人公面对死亡的角度出发,也许能拍出惊悚题材的社会问题剧。
三、煽情处理,将影片制作成关于死亡和爱情的、挑逗观众泪腺的纯粹言情剧。
几种方式各有其短长,不过一部电影的创意能提供三种可能性的思考,亦可见创意本身的优长之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