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部半》三

(2006-01-05 12:52:58)
分类: 一如梦境——书与电影

         《八部半》三             

2、古依多妻子的到来只是为了再一次给他破灭的幻想。他初见妻子异常高兴,并带着她和朋友们来到影片拍摄现场火箭发射台。他的新片讲述在世纪末恐惧中,人们试图乘火箭离开地球,到外太空寻求乐土。这似乎也是他内心的渴望。夫妻之间再度爆发的争吵,说明这一次相聚的结果同样是幻灭。第二天的早餐,古依多的妻子和情人出现在同一茶座上。在幻觉中,古依多看见他的妻子和情人互相赞美、翩翩起舞;在幻觉中(或者说狂想中)他还回到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别墅,他一生中遇到的所有女人(包括跳伦巴舞的浪荡女人)全都在这里,构成一幅安格尔《土耳其浴室》一般的后宫生活场景。这一场面同样是费里尼式的运动镜头和场面调度的典范:大量的运动跟拍,前景突然入画的人物;复杂的空间表现,如妻子的姐姐在楼上与古依多说话,回身,另一女人从画面右侧入画,掀起楼板上的活动门古依多在楼下大酒桶中沐浴的场面被展现出来,等等。

    后宫生活的美好和谐被打破:古依多将一女子放逐,但她不肯,古依多狂性发作,用鞭子抽打她们。突然,出现了一个纯粹舞台式的场面调度:所有女子各就其位,前景中格洛丽亚宣布这是一场表演,被放逐的女子被笼罩在追光中,向人们告别,走到黑暗的楼上她的放逐地。

    “后宫”的狂想,是古依多在想象中对现实和潜意识的双重突破:一方面,他希望他在现实中遇到的女人们能够和谐共处,为他提供由酒桶沐浴所象征的“子宫”时代的温暖、舒适、安全和完美;另一方面,童年时代的经历使他在潜意识中对于女人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依赖,在梦想中,他幻想女人供他驱策,希求摆脱女人对于他的奇妙约束。同时,他又希望这种“完美”和“驱策”具有一种仪式般的美感,因此,在幻想中,“后宫”结束于戏剧性的场景安排和场面调度中,甚至连追光都出现了,它象征着古依多的成年仪式。但古依多并未感到满足,女人们安慰他,说这是一场好戏,一个愉快的夜晚。但也仅仅如此,这是一场好戏,一个愉快的夜晚,或者说,成年古依多脑海中一个短暂而荒谬的瞬间。

 

    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悲剧在古依多身上重演了:皮格马利翁是一个著明的雕塑家,他雕塑了一座完美的女神像,并不可抑制地爱上了她。女神感动于他的痴情,赋予石像以生命,但皮格马利翁却在活的石像前逃走了。

    古依多梦中的女神终于出现了:她叫克劳迪娅,是一个来试镜头的女演员。古依多驱车带她前往一个类似他童年生活过的别墅的城堡。在车中,二人面部灯光的造型表明这是两个世界的人古依多面部有一个明亮的光斑,其余部分处于阴影中,暗示了他在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的冲突和对抗中;克劳迪娅的脸部却一片光明,她只是一个追求世俗欲望的平凡的人物。在城堡脚下,古依多幻觉中的白衣天使克劳迪娅又出现了,她捧着烛台,举止轻盈,将光明带进城堡;而现实中的克劳迪娅却身着黑衣,抱怨古依多的城堡,谴责古依多是骗子,破坏了古依多全部的梦想。古依多象皮格马利翁一样,在活的梦想面前体验到最深的幻灭当梦想都令人失望的时候,世界上还有什么是值得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呢?

    白衣天使的烛光城堡和黑衣美人的凄冷城堡,打破了古依多最后的防线。他再也无力面对现实。在海滩影片外景地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是影片全部视听技巧的结合体,也是古依多全部困境的综合。

 

    A、与影片温泉全景相似的运动跟拍镜头出现了:前景的人群,中后景的运动主体,古依多被排除在外,但又无法逃避。

    B、与大厅一场相似的复杂的场面调度出现了,阔大的海滩外景空间再度变成了古依多狭窄、窒息的心理空间。

    C、破坏客观叙事视点的镜头也出现了,一个男人对着镜头示意。

    D、出人意料的前景也出现了,仿佛有人始终在审视这充满喧嚣和孤独的奇特场面。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中总是出现一个奇特的局外人,不参与情节,以上帝般的悲天悯人和上帝般的遥远审视这个世界。事实上,这个局外人的存在就相当于费里尼影片中由前景形成的阴影和阴影形成的审视与隔膜感,二者同样是一个观察视角,暗示着影片深层内涵的存在。

 

    古依多的妻子兴奋地对着镜头大叫:“他完全失落了,他根本不知道说些什么。”古依多对着桌面上白衣天使克劳迪娅的幻影说话,询问她的灵魂到哪里去了。克劳迪娅的身影被两个记者遮盖,退缩到由记者代表的“永恒的现实”之后。完全崩溃的古依多躲到桌子底下爬行,所有的一切包括亲情、爱情、宗教、事业,在梦、回忆、潜意识的狂想中一一出现,又一一幻灭。古依多一生中经历的所有一切全都身着白衣,在沙滩上流逝,走过他的身边,无可遮挽。古依多对妻子说:“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你只能接受它。”

    魔术师带领的小丑们将这沙滩变成了一个舞台,刚刚流逝的一切又都走回来,在欢快的音乐中手挽着手,共同演绎着古依多无可奈何接受的人生,直到所有的人远去,身着白衣的少年古依多独自吹着笛子,走在一个他自己永远无法退场的舞台上他自己的人生。一道追光追随着他,渐行渐远,直到他进入无边的黑暗那喧嚣而孤独的成人世界和终将到来的死亡。

    这就是古依多接受了的人生,也是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影片继续逐一表现古依多在现实中的幻灭,最后,连梦想也都幻灭了。无处可以逃避的古依多接受了现实,因为现实无非是一场戏。海滩的戏综合了影片全部风格化的表现手法,并使海滩成为富于象征涵义的人生场景。影片的结尾是哀伤的、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蹈,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身着白衣的少年古依多形象,他不再是外在世界的“异物”(古依多一直以黑衣形象出现在所有以白色为基调的场景中),而只是被世界吞噬的幻想之一,就如同他生命中曾经出现的一切美好的幻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