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源远流长长塘渡

(2022-04-05 12:58:55)
标签:

长塘

分类: 走走-旅行散记

百里秀美邕江两岸,大大小小渡口六十余处,据《广西航运志》记载,嘉庆至民国一百多年间,在邕江上游左江下楞至下游长塘之间,相继建成码头49处,津渡33处。随着一座座大桥连通邕江两岸,与之毗邻的渡口终难逃终结命运,如蒲庙桥莫村渡(东兴码头)、凌铁桥亭子渡、西明桥三津渡,而中兴桥上、中、下尧村及白沙桥平南村等不知名的渡口码头消亡更早。从邕江之首三江口到邕江之尾的伶俐水,现今幸存较大的渡口只有老口渡、长塘渡、伶俐渡(旧时木胜渡、零里渡、独岭渡统称)等三处。



徒步邕江湾系列渐近尾声,我打算从牛湾的张村沿邕江南岸驶行至邕江尾部长塘渡、伶俐渡。从蒲庙驱车,过蒲津公园、五圣宫,拐入仙鹤路辅路,在定甲村停留,登山顶,对岸莫村半岛和右前方牛湾尽收眼底。GPS地图显示,蒲津公园至张村7.8公里,走034县道至长塘12公里,从长塘再到伶俐15公里。从定甲下山回到停车场,仙鹤路辅路新修路,空旷无人,开车狂奔,夹道桃花幸福盛开。过南宁牛湾作业区约五分钟即到绕城高速张村互通入口,左边即张村坡,村口有一商店,询问女老板如何走034县道去长塘,她说要进村回退邕江边水泥路。我进村中水泥路往西回退土路,穿过田野和在建施工的一条公路,立马到了T字路口,路牌显示一侧蒲庙10公里、另一侧长塘10公里,我右转长塘侧进入034县道,前方邕江的六律大桥可见,对面就是前日徒步起点牛湾的砧板村,两岸渡口偶有小船横渡,但己不成气候。驶经五合华侨农场,并从高速公路大桥跨过,似乎偏离邕江渐远,县道两边田野改造成现代农业果园,有的村坡路口有村民摆卖农果,或插党员先锋岗红旗、设入村扫码防疫临时点。一坡接一坡,南宁的村子喜欢叫坡,过了仲豆内坡不远,直行15公里可到伶俐镇,我则改下县道往左进入长塘镇。



长塘镇是个较大的乡镇,近于下游邕江之末,过伶俐水后为郁江了,因而其地理位置显赫,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之地。有东、西、南、北四大闸门,还有三层古炮台,护卫圩镇安宁。古代也因圩得名,长塘圩集散的大量货物主要有米、盐、油、糖等,有文字记载:

“长塘圩,城东一百里,民二十三年修建,二百六十户,辰丑末日集,一千四五百人,谷米家高杂梁,滨河颇旺。”

邕江渡口为方便两岸村民赶圩而生,因圩而盛,长塘渡亦如此,曾有文字记载:

  “长塘圩岸码头,清同治间建,长十余丈,阔八尺,石阶二百余级,后毁。光绪中,圩人蔡吉夫重建,均有渡船货船停舶。”

我在镇上圩边停好车,跟着西边的太阳走到长塘渡口,长塘共保留四个渡口,茅湾和上、中、下渡口。大冲分界东段邕江水急喘直行十公里,等到达这里,突然出现小小迂回,江面感觉需要休息似的,脾气变得温柔起来,小小迂回,形成一个长长的江边湾头。站在湾头渡口,往东顿见江面开阔,对岸村落背后群山耸立,往西停靠一艘渡船上空,夕阳由白变红,满江鱼鳞银波跃动,有一说叫长塘倒水,至此处只见来水,不见水去,如金银入塘。



我过渡到对岸,在长大村田岸边欣赏江景,一艘艘大货船驶过,发出轰轰马达声,这厢另一个渡口,村民乘着小船奔向长塘圩镇,水上运输繁忙,昔日“帆桨如织”场面完全可以想象。和渡口码头商店女老板娘聊天,她说:“远处群山有白房子那座叫军山,在我们长塘,军山庙会是300多年历史,也是每年我们这里规模最大的庙会”。




我用手机百度了一下,“军山庙会,原为明末清初,当地群众为纪念农民起义军首领李亚在军山建庙祭拜,后演化成庙会。今天的军山庙会,除祭祀活动外,还有舞龙、舞狮、舞麒麟、舞芭蕉香火龙、演师公戏、山歌对唱、斗竹马、放河灯等群众民俗活动,是长塘及周边地区群众祈求平安顺利、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大型庙会,是壮汉同乐的民间良俗,集祭祀、娱乐、社交功能于一体,是壮汉多种文化形态的综合体,是古卷文化遗存。”

在询问她上军山路线后,我决定回到南岸要车重过渡,驱车登军山。军山,海拔不高只有471米,与邕江南岸的望江岭隔江相望。那叩坡开始,山路十八弯,转了无数弯,并在每遇路口出现“军山庙会”如神明指示牌指引下,二十来分钟便顺利到达李亚王庙下面停车场。如果登顶,还要向上爬一段距离,明日清明,庙前和附近山上已有村民扫墓放鞭炮留下的残迹。我下车,避开后面的桉树林,找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地方,己近傍晚七点,眺望夕阳金辉映照远山,此时呈现浅兰暮蔼山色,山下邕江如一条白色小丝带夹在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