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尺江口木棉花开

(2022-03-29 20:08:36)
标签:

游记

分类: 走走-旅行散记


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全长133.8公里,上起江南区江西镇宋村的立江口,下止青秀区与横县交界的六景镇道庄村,千百年来,她一直滋润着沿江两岸的土地和居民。



徐霞客《粤西游记》记载,1637年农历8月,“二十二日 平明,由黄范北行五里,上乌洴滩。江流至滩分一支西出八尺。舟上滩,始转而西,渐复西南。”从伶俐水路逆流而上,遭遇雨天,经数日周折,终至乌洴滩,即八尺江入邕江汇合处,前方二十里即清秀山。今日,过青秀山,绕龟山江湾,顺着S形江流轨迹,我从陆路反方向寻访他当年水路经过的地方。




木棉花开,落英缤纷,抵达八尺江口。天公还算作美,不同于徐霞客天气,晴空云淡。江口三角地带树立一牌,上书“水深危险,禁止游泳,禁止垂钓”。由于两条江所含泥沙不同,汇流入口水色泾渭分明,八尺江河道狭窄河水浑浊,邕江江面宽阔碧绿,形成一道明显分界线。



一座座大桥飞架邕江南北,这里自从蒲庙大桥90年代通车后,渡口功能丧失,东兴码头和临江门古迹难寻,只在桥东北侧发现百年古榕和下水台阶断垣仍在,西南侧几位礁石昂扬屹立深水之中,有人用木板搭在上面石缝间形成平台,因为水位上升,会不会是徐霞客描绘河滩显露的部分?我不敢肯定。


邕江大大小小渡口尽失,八尺江作为支流,当年有名的孟连、九碗渡口也早已停船。我从江口下到八尺江侧,这厢芦苇荡茂密,木棉树下花丛边有一白衣青年垂钓,而对面那厢草坪有许多游客营地,往龟山方向远眺,龙岗片区如雨后春笋般高楼林立。



回到喻为彩虹的蒲庙大桥,我从莫村回退上洲,徒步约7公里。从下洲的仙葫铁路桥直到八尺江口,邕江漂亮转身,形成一道长形的月牙湾,太阳高高斜照,江水碧波荡漾。正对八尺江口这岸,礁石堆小山头渐多,以前水位不上升时候,船行此滩,面临弯多水急易触礁的凶险。



莫村是一个较大的村庄,民居周围一片农田,越过巴蕉林,零星几位农妇弯腰,在断流渡槽的农田辛苦劳作。江风乍起,吹落片片思绪,在绿道驿站,两个小孩放风筝。我想起二十年前邕江河堤土路挥汗跑步往事,那时江上挖沙船把沙用输送带至岸上,江边住着疍民水上人家(住家船)。



古时,邕江疍民是先后从广东珠江流域和梧州西江一带,溯水而上渐次移居于此。上个世纪20年代,邕江上曾设有60多处大大小小渡口,绝大多数的渡口是由疍民所经营。疍民们为了生计,不管刮风下雨总要在渡口上摆渡或水上运输,还常冒险在滔滔的江水中打鱼、捞螺、卖鱼花、搞运输,有的水急滩险江段翻船出事屡见不鲜,有的出事后连尸骸都找不到。尤其每逢汛期,疍民们无不提心吊胆,担心亲人在江上劳作出事。为求平安,疍民包括陆续移居陆上附近村民,常会在出船前,多到邕江边如豹子头“三界庙”、蒲庙“五圣宫”或新兴村“盘古庙”这类寺庙中焚香化纸,拜神祈祷一番。



夏日气息渐浓,天气开始变得炎热。我从防洪大堤走下河边木制围栏水泥栈道,江水清凉,有的下水出口挂有救生圈。我的脚步声阵阵,惊起窝藏草丛飞鸟,一瞬间消失在江对面寨上难以目及地方。防洪大堤高大坚固,在白色灯塔下方,几个大人对着三位江中深水处游泳的小孩使唤着什么,不过他们看似拖着救生浮球,应无大碍危险。



仙葫铁路桥上,一列邕宁线货车哐当驶过。过了铁路桥,沿着江滨走路的人渐多,我曾爬过的龟山如一只乌龟静卧于对岸,头朝东面邕江,尾部对着远处的青秀山。临近六点,夕阳仍不肯落山,发出淡淡的光芒,映在江面银色波光粼粼,似在浅吟轻唱一首岁月流逝之歌。



江边一棵点缀漫天红朵的木棉树下,两个穿着裙子的花季少女轮流倚栏拍照,对于一个发鬓渐白、鼻孔也长白毛的接近徐霞客那时游南宁年龄的人来说,羡慕她们花样年华。


我在此打道回府,次日路过不作停留,前往牛湾未竟的行程。黄昏,邕江在八尺江口起,反S形奔流而来,到了牛湾,抛下另一段完美弧形线。此时,厚重的黑云遮住西天光芒,江边钓杆多过人,密密麻麻。



旁边,邕江水利枢纽还在建设中,人工水泥运河把牛湾隔成一座文旅岛,听说牛湾大桥也将开建中,到时仙葫或五合到南岸,除了蒲庙大桥,又有了一条捷径选择。




邕江徒步过百公里,旅程渐近尾声,剩余不足20公里,因天色渐晚,只好待得空闲,把最后止于郁江的大律、大冲、道庄剩余地段徒步行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往返大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