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 |
分类: 走走-旅行散记 |
源远流长的邕江,自三江口经过第一道大湾后,在西明桥过中兴桥流入市中心区,到亭子渡底部,翻过白沙村母猪湾之后,潇洒地向东拐了一个45度转角,在这里绕了个S形小弯,蜿蜒形成两个对峙的半岛,西边的叫白沙,东边的叫柳沙半岛。
徐霞客《粤西游记》提到的豹子石就在柳沙半岛西南端豹子头处。豹子头前临江水,背靠山丘,地势险峻雄奇,因其临江石壁上有怪石嶙峋、杂草丛生的石洞,酷像一头张开大嘴的豹子而得名。
在陆路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豹子头曾是往返百色、广州的必经之路。由于角度太小,江面狭窄,河道多礁石,又有一支江流从侧边流入,造成水流湍急,船到这里若不留神就会极易发生触礁、翻船事故,就像被豹子吞掉了。当时有一首描写柳沙的诗,其中一句便是:豹子低头吞两江。
从前船只到豹子头,因滩浅水急,不管顺流逆流都划不过去,船夫只能下河拉纤,只见肩膀不见头。现在已看不到这景象,60年代下游西津电站建成大坝蓄水,抬高了邕江水位,河滩就消失了。
从新兴村(江滨医院)盘古庙到豹子头,步行3.2公里。2010年我曾来到这里,那时英华路还是断头路,当丝柳沙的英华大桥和五象大桥都还没出生,要过党校和足球场,进入园艺场茅草地。看完江边日落,大发感慨,写了篇博文《2080年还好吗》,说老了时候仍会到江边看日出日落,看千年万年亘古不变的日夜星辰。
12年后,重游故地,这里开发成柳沙公园,新建了座寺庙一一遊天府,江上英华大桥车流不息,眼前有沧海桑田感觉。江边豹子头遗址碑仍在,因为70年代从此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人使用过的石器蚌壳表明,豹子头留下8000年前原始人生活痕迹,故认为南宁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山坡上的遊天府蓝瓦红柱、飞檐翘角,气势雄伟,也是一座假古董。据说清朝乾隆后期原来这里建有三界庙,为邕江流域过往商贾旅人、疍家船民及附近村民百姓所拜祭供奉水河神,香火鼎盛,盛名一时,我12年前来这里早已毁掉,直到2016年,那坝村村民捐资重建。
豹子头遗址就在遊天府下方,临江水面位置,能看到两个神秘的水蚀石洞。这两个石洞,正是广西区内最早发现的、迄今8000多年的贝丘文化遗址——豹子头遗址。由于邕江水位起伏不定,石洞在一年当中时淹时露,洞内又深又宽,那坝村民讲在抗战时期日军飞机轰炸柳沙时,曾有数百村民逃入洞中躲过了轰炸。
从豹子头到南宁大桥,沿江畔徒步5.5公里,一路景色换新,邕江西南岸浓云欲遮阳光,北岸天空zhan蓝,白云飘飘,山坡上迎风挺立的白桉树衬托高远,步道上年轻夫妇推着儿童车走来,生活闲适,任时光流逝。
过了长势茂密的芦苇丛,江边有个铁栏把守的放生地。
在两艘疏导江上垃圾的铁船处,我从铁锚绳上跨过,登上船,一面是藏在五象大桥下的南宁大桥,再远处即青秀山,另一面是即将日落的夕阳。
离船上坡,夕阳下的一棵树,让我禁不住拿住手机拍短视频,在微信上发“保持热爱,奔赴江海”宣言,心境表白忠于自己,热爱生活之美好。
从五象大桥下穿过,头上车过碾压桥面声音震得耳聋,钓鱼人收工骑电驴回家,前方是新南宁标志,白色的南宁大桥和类似蚌壳的艺术馆两个现代建筑在暮色苍茫中,仍然十分醒眼,一架飞机从上空飞过。更远处,东盟商务区的高楼凸现在青秀山边坡上。
行在荔滨大道上,夕阳余晖透过树间照耀车流,我折回登上五象大桥,从桥上看江上日落,看江上过往船流。
五象大桥是一座斜拉桥,站在桥上,完整视野开阔,为更好观赏风景,我在行人道上,逆着擦身飞过的电动车流,走到南边下穿邻五象岭的那端,北岸大厦楼顶日落进行时,桥下两艘运沙船在柳沙湾映红的江面漂浮,如蜗牛般速度。
大江东流,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在豹子头荡气回肠,南岸的大片山岭郁葱绿色正在给邕江浓重涂抹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