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篇文章说百姓误解了“七不出,八不归”的意思,将这句谚语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联系在一起。说没有办好七件事,不宜出门;出门在外没有坚守八德,回家无脸见家人。这样的解读固然很文化,很高深,但也很牵强,很矫情。
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禁忌,“七不出八不归”本来就是一句关于择日禁忌的谚语,讲的就是逢七不宜出远门,逢八不宜归家。
古时出远门,通常是为谋事、出仕、赶考、投奔,所以讲究择个吉日。逢七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海运、港口曾有逢七不开工的习俗。另一句谚语可以佐证这种观点:“初七、十四、二十三,神仙出门空手还。”
“八不归”意思是远游的人不宜逢八归家,因为逢八意味着再次分别。“八”的本意是分别,用作数字是假借过来的。《说文解字•八部》:“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别”与“八”为同义词,都有“分”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说:“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因此,游历在外的人初八不归家。
类似的禁忌还有:
小年不动针剪,初一不挑水。
一日不杀鸡,二日不杀狗,三日不杀猪,四日不杀羊,五日不杀牛,六日不杀马,七日不行刑。
初一不泼水,初二不拿针。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
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在江边走。
杀七不杀八。
七七八八,不走娘家。
初一不嫁,十七不娶。
逢七不开锣。
七不出门八不归,九九出门多是非。
男怕三、六、九,女怕一、五、七。
初七、十四、二十三,神仙出门空手还。
【注: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