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淡如菊

(2011-12-03 18:08:37)
标签:

陶渊明

鞠晨曦

摄影

分类: 杂文札记

人淡如菊

图/文  鞠晨曦

人淡如菊

    我爱菊,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我姓鞠。《礼记·月令》中说:“秋季之月,鞠有黄华”,直接以“鞠”名“菊”。鞠者,菊也。我国现代教育和报业先驱,南社名流,“补白大王”郑逸梅本姓鞠,父殁后改母姓。南社另一位名宿高吹万先生曾书写一副对联给郑逸梅“人淡如菊,品逸于梅”,以志其鞠姓梅名。

    二是因为我生于九月(据说郑逸梅老先生也是生于九月)。九月是菊月,我愿意以菊自托。孟浩然诗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九月无菊,酒就索然无味了。范成大写过一首《重阳后菊花》云:“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几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他认为九月只看重阳一日的菊花,是远远不够的。陆游对九月九日登高插茱萸的习俗颇为不满,认为九月登高,应该以采菊为宜。他在《九月十二日折菊》中说:“黄花芬芬绝世奇,重阳错把配萸技。开迟愈见凌霜操,堪笑儿童道过时。”

    三是因为我喜欢陶渊明的诗。我说过一句颇为自得的话:读古诗能体会到陶诗的妙处,可谓深得三味。陶诗写菊花的不多,但有一句特别有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旷达恬淡之意,绕梁三日不散。周敦颐作《爱莲说》,本意写莲,却从菊花出之。他说:“菊,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谓菊之高格,常人莫及,唯陶令堪当。我是个不太容易与人亲昵的人,旁人鄙之曰“清高”,我倒也乐得寡清,更愿意像菊花一样隐让一点,虽远远不及陶令之高洁,然心向往焉。

    其实,这些理由都很苍白,很牵强,大有自我标榜之嫌。爱菊,最直接、最充分的理由就是,菊花实在太漂亮,太高洁了。

    今天天高气爽,办公楼前菊花如火,赶忙用相机拍了下来。

    (注:照片后配的诗句,并非图片说明,而是想借此罗列一些“咏菊”的名句。)


人淡如菊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
人淡如菊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
人淡如菊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
人淡如菊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白居易)
人淡如菊
“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李世民)
人淡如菊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
人淡如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
人淡如菊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梅尧臣)
人淡如菊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人淡如菊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陶渊明)
人淡如菊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骆宾王)
人淡如菊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
人淡如菊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唐伯虎)
人淡如菊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
人淡如菊
“粲粲黄金裙,亭亭白玉肤。”(吴履垒)
人淡如菊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曹雪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看故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