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涉外辉煌十二年(5)

(2009-07-20 21:10:43)
标签:

湖南涉外

经济学院

民办高校

张剑波

奇迹

鞠晨曦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涉外辉煌十二年(5)

涉外,一份千秋功业

 

  1997-2009,放在历史的洪流中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瞬间,但对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来说,却是艰辛创业、悄然崛起的12年。从自考助学的湘南文理专修学院到本科层次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我们在创造“涉外”奇迹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巨大发展。
  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奇迹的产生是毫无由来的。“涉外”有幸成长在一个开放而充满活力的时代,更有幸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怀。从国家教育部到湖南省委省政府,到省教育厅;从长沙市委市政府到岳麓区委区政府、长沙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都在关注着“涉外”的成长,并给予了大力支持。教育部陈至立部长等五位正副部长先后来到“涉外”视察,殷殷之情,令人感动;省市各级领导也多次来到“涉外”指导工作,现场办公,排忧解难,使我们深受鼓舞。
  “涉外”有幸聚集了一大批愿意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贡献力量和智慧的卓越人才。“涉外”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管理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有以张楚廷校长为核心的一批熟悉教育规律,深谙大学之道的专家学者,他们以全新的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体制、严谨的治学作风,确保了学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以张剑波董事长为首的一批深谙市场规律、善于资本运作、精于开发建设的一批经营者,他们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风击水,游刃有余,为扩大学校的快速扩张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两类人才的共同努力,促成了“涉外”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这就是“涉外”获得快速发展的根本内因。
  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发展历程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
  我永远记得,无数个深夜,张剑波董事长拨通我的电话,与我商量学校建设的问题。他说,这么多年来,他很少能安安稳稳地睡上一个囫囵觉,一闭上眼睛,学校里一大堆急需解决的问题就像放幻灯一样从眼前闪过:工程进度、招生形势、政策变化、计划指标、办学质量、社会声誉、管理漏洞、突发事故、学生安康、教师情绪……在张剑波董事长的心里,永远装着无数的事情。这么多年来,他将身处的每一个地方都当成了办公地点:飞机上、火车上、饭桌前,甚至病床上。很多次,他躺在病病房向我部署工作,我能清晰地感觉到他强忍病痛时嘴角微微的抽动。如果说涉外的成长是一个奇迹的话,那这个奇迹就是张剑波董事长用艰难的跋涉换来的。
  我永远记得,与曾茨青院长一同烧火做饭吃的情景。一阵烟熏火燎之后,我们能将一桌粗制滥造的饭菜风卷残余地消灭干净,然后投入紧张的工作。
  我永远记得曾茨青院长坐在办公桌前,一边伏案工作,一边用空调遥控器顶住上腹的情景,记得他谢绝使用专车,搭乘公交车回家的情景。这样的情景一直在激励着我。
  我永远记得1998年,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首期工程开工的情景,短短3个月时间,我们在一片荒地上建造了一座漂亮的校园。董事长多次自豪地说,别人说深圳速度是全国的标杆,涉外速度一点也不必深圳速度慢。
  我永远记得唐之享同志爽朗的笑声,从副省长到人大副主任,唐之享同志一直高度关心湖南民办教育的发展,他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对民办学校“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的观点,他率先支持湖南打造“万人民办大学”,他十数次来到涉外视察和现场办公,并留下“立志成才,报国为民”的题词。
  我永远记得刘玉娥同志慈祥的笑容,一贯严厉的老领导对民办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在她担任湖南民办教育协会会长期间,她将协会办成了民办学校的“婆家”,民办学校的很多政策上的优惠都是刘玉娥会长争取来的。
  我永远记得陈至立部长站在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世纪讲坛前挥手眺望,感慨地说“涉外,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他回头对张剑波董事长说:“办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是永远的事业,是功德无量的事业。我们应该取于教育,用于教育。”此后,董事长多次提起这段话对他心灵的震撼:“从那一刻起,我真正体会到自己在从事的是一番千秋功业,这番功业已经远远超越了个人的荣辱得失。”
  我永远记得张楚廷校长睿智的眼神和富含哲理的话语,他像一个最高明的雕刻师,在涉外的精神支之柱上,雕刻出了最精美的图案。他给我个人的启迪和教诲将使我受用终生。
  我永远记得校园里学生的欢声笑语,每当驱车或迈步在校园里,看到掖着课本的学生匆匆走过,我都会想到,也许,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改变他们命运地方,能为他们的命运而奉献微薄之力,这不是对我的辛劳最好的回报吗?
  我永远记得张剑波董事长在湖南十佳民办学校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他说:“一个人可以投资教育,但教育绝对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涉外’虽然只是一所民办大学,但是,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却始终把涉外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在关心,他们在为‘涉外’分担着压力、承担着责任,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在具体的事务上也多次到涉外现场办公,为学校排忧解难,他们为的是什么呢?在‘涉外’校内,一批年轻的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他们已把自己的前途、事业和学校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为涉外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汗水,他们为的是什么呢?很多老教授、老员工在‘涉外’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讲人生最后的辉煌绽放在涉外,他们为的是什么呢?数以万计的学生担负着父母的期望,来到涉外求学,学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些学生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也经常用同样的语气问自己:我能为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千千万万的学子继续做点什么呢?
  ……
  涉外的奇迹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聚集起来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涉外”不但将长久地存在下去,而且将会崛起成为张剑波董事长企盼中的那所足以让国人自豪的大学。对于我来说,唯一能做的就是将我所有的精力和心血,投入到这份崇高的事业中,将自己的生命,与这所不同反响的民办高校联系在一起,与它一同走向充满未知的明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