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学的一些是是非非

(2008-11-27 17:18:39)
标签:

美学

哲学

鲍姆嘉通

康德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美学的一些是是非非

    到图书馆借了四本书。

   《德语美学文选》,刘小枫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
   《中国美学大纲》,叶朗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
   《中国学术精神》,徐复观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傅佩荣庄子心得》,傅佩荣著,国际文化出版社

    先看看《德语美学文选》。
    在《编者前言》中,刘小枫否定了美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必要性。他引用一位德国哲学家的话说,美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结下的一个“怪胎”。德国海德格尔也说过,美学是一个不知所谓的东西。
    美学(Aesthetic)这个概念,是德国人鲍姆嘉通提出来的,这个词的词源涵义是“关于感性-感觉认知的事情”,美学这个概念一经提出,就遭到很多反对,康德批判鲍姆嘉通的美学而提出“鉴赏力”的概念。著名学者施勒格尔的批评更为露骨,他说:“审美的一词,是在德国发明并在德国得以确立的,这个此的这个意蕴泄露了一点:这个词完全不了解它所描绘的事物以及用来描绘事务的语言。这个词为什么还沿用至今?”
    刘小枫追本溯源说:美学一词在鲍姆嘉通和康德的时代,是关于感知和认识的学问,是形而上学知识框架的中的一个分支,当时形而上学已经显示出没落的迹象,因此也很少有人关注美学问题。美学在中国一度红热如火,并成为大学里的一个二级学科,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纯粹是一个历史的偶然。
    从我所了解的知识来看,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中国出现过美学大争论,美学一度成为显学。但因为牵涉到人性、异化、浪漫主义等敏感问题,政府紧急叫停,争论中途夭折。由于很多美学问题成为禁区,美学实际已经“瘦身”成为文艺学。不知刘小枫所说的“偶然”是不是指这个。
    刘小枫是北大首批美学硕士班的学员,但他对美学作为一个学科是持反对态度的。他说:“前不久,碰到北大首届美学硕士班的一位老同学,他脸上不带一丝一毫遗憾地对我说:瞧瞧当今学界,曾经热闹非凡的美学已经消失得几乎不见踪影,这是它应有的归宿,只是咱们白白抛洒了几年青春时光。”也许,这位当事人的感触是真切的,但说美学已经不见踪影显然有些夸张。对于这位“老同学”来说,美学是浪费青春,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人都是如此。
    最后,刘小枫得出这样的结论:
   “的确,与其说美学是一门学科,倒不如说是个重大的现代性问题,倘若不把美学当作一门正儿八经的学科来看待,而是当作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来探究,至少具有思想史意义。”
    我不敢冒然认同刘小枫的观点,上网查了一点资料。
    1735年鲍姆嘉通发表博士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但遭到很多反对;1742年开他始在大学里讲授“美学”这门新课,并于1750年和1758年正式出版《美学》第一卷和第二卷。在这部著作中,他驳斥了十种反对设立美学的意见,初步规定了这门科学的对象、内容和任务,确定了它在哲学科学中的地位,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趣的是,康德虽然反对鲍姆嘉通的观点,但他的《判断力批判》后来被奉为美学经典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感恩自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