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贫民
——读《格调》
中国人似乎对中产阶级寄予厚望,说中国的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因此,很多人热衷于把自己归入中产阶级的阵营中。
通常,人们认为,中产阶级就是生活处于中等水平的人。
一些看起来生活不是很糟的人抬头看看比自己富足的人,低头瞅瞅生活比自己贫困的人,就非常满意地把自己归类为中产阶级了——虽然他们刚刚才解决温饱问题。
其实,那些自认为是中产阶级的人中,大多数是彻头彻尾的贫民。他们的误判来源于两点误解:第一,中产阶级并不等于生活中等,而是白领和专业人士、小老板的集合体;第二,他们所看到的所谓富足的人同样只是日子好过一点的穷人,真正的富人他们很少有机会接触到。
晚上看《格调》,才明白自己是十足的贫民。
当然,那些自诩为中产阶级的人可以冠上一个比贫民稍微体面一点的名称——上等贫民。所谓上等贫民,只是美国人的归类法,指的是那种在赤贫人民面前有点生活优越感的人。但“上等”这个词汇是非常刺眼并具有极度讽刺意味的。“贫民”是对这一类人的定性,“上等”仅仅给了他们一点点维持虚荣的由头。
上等贫民看起来有点像白领,但骨子里只是蓝领;他们的工作需要技术,但绝对不是专业人员;他们甚至拥有买车的实力,但是买车之前总是战战兢兢地盘算半年以上。
邮电工作者、政府小公务员、学校行政人员即属此类。当然,也不否认,某些掌握实权的小公务员凭借大量的灰色收入其物质生活水平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白领和专业人员(律师、教授),但收入并不是衡量中产阶级的唯一标准。生活品位和社会心态是区别中产阶级与贫民的主要指标。
上等贫民的最重要的特点是:从生活的底层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终于摆脱了温饱困扰,过上了自己曾经向往的“优越生活”;但是,他们有一个致命的愿望无法实现: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必须按照严格的作息时间上班,被严格的工作纪律所约束;他们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住房和大宗商品。
刚刚脱离温饱困扰的上等贫民通常喜欢显摆,以此表示自己已经与过去的赤贫划清了界限:他们喜欢在客厅堆放很多电器,钱包永远鼓鼓囊囊,喜欢显示自己的同情心,喜欢向人介绍自己的名牌服装,喜欢以夸张的方式过度过节日、刻意记住很多著名品牌和大公司总裁姓名……
以上述标准来衡量,我想,我还是百分之百的贫民;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上等贫民,但我更愿意把“上等”两个字去掉。
做一个纯纯粹粹的贫民比做一个尴尴尬尬的上等贫民要踏实得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