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英译中练习: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第一人

分类: 英语 |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第一人(修改版)
如何描述本杰明·富兰克林呢?记者、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作家、企业管理者,还是哲学家呢?---似乎真的无所不能。富兰克林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得享高寿。漫漫人生,成就斐然,天纵英才,兴趣广泛,赢得“美国第一人”、“最后的通才”之名。
(试改译,比较:富兰克林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得享天年。平生兴趣广泛,天纵英才,成就斐然。更一人千面,多才多艺---记者、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作家、企业管理者、哲学家---虽已盖棺,尚难定论。世称“美国第一人”、“最后的通才”,实非谬赞。)
历史学家萨缪尔·艾略特·莫里森这样评价富兰克林:“‘仁者爱人’是富兰克林保有活力的秘密,也是他能将各领域思维整合的诀窍。他同英国和法国的政治家平等对话;就像穿久了的鞋那样平凡,并让人感到舒适。”莫里森甚至推想过自己生活在1776年而造访富兰克林的情景:他会让我们觉得宾至如归。会问及我们的父母,说不定还会认识他们,或至少知道他们;然后把话题转向我们,鼓励我们畅所欲言;临别时会给我们人生忠告,微笑着握手告别。
本杰明家共有17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为养活富兰克林大家庭出力。父亲开了个肥皂和蜡烛制造厂,本杰明小时候就在那上班,这份工作没多少吸引力,他更喜欢读书和研究。因此,本杰明12岁那年被送到同父异母的哥哥詹姆士的印刷厂帮忙。在这里,年少的本杰明一头扎进书本的海洋,他经常读书到深夜,且阅读面很广。他一边读书,一边练习并提升自己的写作风格。
1721年,詹姆士开始出版报纸---《新英格兰报》。本杰明悄悄地用“塞莱斯·杜古爵士”作笔名为报纸撰稿。他深夜将写好的稿件放在印刷厂的门下面,不让哥哥知道文章是他所写。其文章幽默诙谐,且对家乡波士顿的生活观察入微,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
詹姆士因批评英国当局被捕入狱,年轻的本杰明便接管了报纸的出版发行。为捍卫言论和出版自由,本杰明在报上大胆发表这段引自伦敦某报纸的话:“没有思考的自由,就谈不上智慧;没有言论的自由,就谈不上公众的自由;这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权力,只要不以其伤害或操控他人的权力即可。”
后来,因为和詹姆士发生了争执,本杰明离开波士顿准备单干。在纽约,本杰明找工作碰了壁。17岁的他奔赴费城,做起了印刷厂学徒。很快,他身边便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者。不过数年,富兰克林喜结良缘,开起了自己的印刷厂,成为人们眼中事业有成的青年企业家。
1729年,富兰克林买下了《宾西法尼亚报》。除常规新闻外,富兰克林还刊登自己的文章和社论,这些作品生动活泼、富于幽默、充满睿智。该报很快成为整个美洲殖民地区阅读量最大的报纸。
同时,富兰克林也投身于发展社区事业。例如,他创建了“家图”,一个每周聚会以讨论时事的讨论会。“家图”活跃了30年,后来发展成为美国哲学协会。他创建了美国第一个捐赠图书馆,并组建了美国第一个消防和火灾保险公司。他还帮助加强了本地警察的战斗力,创办了医院。他也开办了大学,即后来的宾西法尼亚大学。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做法,“与其让人说我‘死得富有’,不如让人说我‘活得有益’。”
1732年,富兰克林开始用理查德·桑德斯(一个英国占星家)的名义出版年鉴。连续25年,每年再版,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穷理查德年鉴》。正如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所言:“我努力让年鉴有趣也有用。。。普通老百姓很少买书,我让年鉴为他们传送学问;所以,我把年历那些重要节日之间的空白处,用各种谚语句子填满,例如劝诫勤勉和节俭的教化之语等。”
Courant报纸
Gazette报,公报
Almanac年鉴
Astrologer占星家
Inculcate反复灌输地教育
Frugality节俭
本杰明·富兰克林-美国第一人(首次翻译文档,有错误)
我们如何描述本杰明·富兰克林呢?记者、科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作家、企业管理者,还是哲学家呢?---他好像真的什么都能做。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富兰克林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做出的成就、展现出的天分与广泛兴趣,使其无愧于“美国第一人”和“最后的通才”之称号。
历史学家塞穆尔·伊利诺特·莫里森这样评价富兰克林:“‘爱与人打交道’是富兰克林与众不同的秘密武器,也是他能将其各领域的思想的有机整合的诀窍。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法国人,他都一样聊得来;他就像一双穿久了的鞋一样既合脚又舒适。”莫里森甚至推想过自己生活在1776年而去拜访富兰克林的情景:“他会让我们感到宾至如归。他会问及我们的父母,说不定还会认识他们,或至少听说过他们;然后他会把话题转向我们,帮我们画像;他会一边送我们离开一边给我们人生忠告;他会同我们握手、微笑着告别。”
本杰明的父母共有17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被寄以厚望,有朝一日成为富兰克林大家族的顶梁柱。父亲是肥皂和蜡烛制造商,本杰明少年时期就在父亲的工厂上班,但显然,喜欢读书和研究的本杰明对这份工作并无多大兴趣。因此,本杰明12岁那年便被送到同父异母的哥哥詹姆士的印刷厂帮忙。在这里,年少的本杰明一头扎进书本的海洋,他经常读书到深夜,且阅读面很广。他一边读书,一边练习并提升自己的写作风格。
1721年,詹姆士开始出版报纸,新英格兰柯朗报。本杰明用“塞莱斯·杜古爵士”作笔名在报上偷偷地发表文章。他深夜将写好的文章放在印刷厂的门下面,连他哥哥也不知道文章是他所写。富兰克林文风幽默,且富于对出生地波士顿睿智的观察,一经问世,便风靡一时。
后来,詹姆士因批评英国当局锒铛入狱,年轻的本杰明便接管了报纸的出版发行。为捍卫言论和出版自由,本杰明在报上大胆发表了一段引自某伦敦报纸的话:“没有思考的自由,便不可能有智慧存在;没有言论的自由,便不可能有公众的自由存在;这是每个人都应有的权力,只要其不伤害或操控他人的权力即可。”
后来,因为和詹姆士发生了争执,本杰明离开波士顿准备单干。在纽约,本杰明找工作碰了壁。17岁的他一路奔走,来到费兰德菲亚,做起了印刷厂学徒。很快,他便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过数年,富兰克林结了婚,开起了自己的印刷厂。此时在人们眼中,他已经是事业有成的青年企业家了。
1729年,富兰克林买下了盆希尔维尼亚公报。除了常规新闻外,富兰克林加入了他自己的文章和社论,这些作品生动活泼、富于幽默、充满睿智。该报很快成为整个美洲殖民地区阅读量最大的报纸。
同时,富兰克林也乐于参与社区活动。例如,他创建了“家图”,一个每周聚会以讨论热点问题的讨论会。“家图”活跃了30年,并发展成为美国哲学协会。他创建了美国第一个订阅图书馆,并组建了美国第一个消防和火灾保险公司。他还帮助加强了本地警察的战斗力;创建了医院和大学,这所大学后来成为盆希尔维尼亚大学。他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行为,“与其让人说我死后留下巨额遗产,不如让人说我活着时做了很多有益的事。”
1732年,富兰克林开始用理查德·邵恩德(一个英国占星家)的名义出版年鉴。连续25年,年鉴每年再版,最终以《穷理查年鉴》之名闻名于世。正如富兰克林在其自传中所言:“我努力让年鉴有趣且有用。。。普通老百姓很少买其他的书,我让年鉴成为在他们之间传送教条的媒介;所以,在年历引人注目的节日之间的空白处,我用各种谚语句子填满,例如反复灌输的勤勉和节俭的教化之语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