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徽州归来不看城

(2003-01-04 14:29:53)
分类: 尖叫的城市

    在中国,因一座山而改名的城市可能只有黄山市,而在中华数不胜数的名山神岳中,能与黄山媲美的山不能说没有,但迄今未有人比过。我想,中国人是尊古敬老的模范,既然,徐霞客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谁还会找一个山来和黄山比?
    20
岁首登黄山,觉得黄山确实很美,天都峰也的确险峻,时隔20年,人到不惑之年,再上黄山时,徽州已更名为黄山市,飞机已到了黄山脚下,坐上欧洲进口的豪华缆车,一下子莲花绝顶已近在眼前。再加上天晴地朗,黄山之奇松怪石,似乎少了一分奇怪,至于黄山另外两绝的云海、松涛也只能闭目神往了。不过,黄山之美之秀,宛如一个硕大无比的盆景,即便在骄阳之下,也是无可挑剔。
   
本地出生的导游小朱似看出了我们未能尽兴,便在九华山后特地安排了体现徽洲文化的古民居村落西递一游。国内的古镇热,其实已有许多年时间,先是苏南的周庄、同里,再有浙江的乌镇,进而全国造古寻古,最后终于"发现"徽洲。现在,徽洲的西递、宏村已和黄山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和游客称其为"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从烟雾缭绕的九华山下来,本已有许多倦意,汽车沿着青山和秀丽婉约的新安江溪流一路到了西递,人也精神起来。西递村位于黟县县城东8公里处。这里的古民居建筑成一条船形,现仍完整保存的有122栋。400年前,四品官胶州刺史胡文光的功德牌坊矗立在村前,这是西递原有13个各种牌坊仅存的一个。
   
以前去过周庄、同里等明清古镇,感觉只是一种商品化的水乡风情,在游人如织之下,也全无寻古探幽之心境,西递却不同,也许是地处偏僻,或参观时间关系,我们成了村里的仅有的几个"外人",在西递村的小巷里走,是一种邻里串门的感觉。徽州建筑的布局和建筑工艺,一如其闻名天下的石刻,可谓鬼斧神工,使人一步一叹。黑瓦白墙,是一种典型的儒家式的端重;既然有浪迹天涯的徽商,就有了高高的马头墙,使家中妇孺备感安全;徽居的天井更是点睛之处,除了用于采光和通风,还有聚水、聚财之用,所"四水归堂""肥水不留外人田"
   
西递人也很好地传承了徽商的传统,穿巷而过,家家都是博物馆式的精品店,店店都是胡氏徽雕大师,石雕、铁雕、竹雕、砖雕,雕雕传神,徽墨、歙砚等文房瑰宝尽藏其中,在美不胜收之际,你似乎也忘了讨价还价。
   
在西递村的中心祠堂里,一个本村的清秀活泼的女孩卖给我一副小小的对联书签,有一联上写道: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看了这样的对联,你才会明白为什么这里出了朱熹、陶行知、胡适。
   
出了西递已是黄昏,我们沿着夕阳下格外娟秀的山涧溪水,一路往黄山机场赶,我的心里突然对西递、对徽州涌上一股眷恋之情。阅尽了都市繁华,唱遍了现代化的赞歌,我发现了西递--一个让我尊重和眷恋的古镇。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圣城。
   
黄山归来还会看岳,西递归时已别无他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