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该是在91年,姥姥从北京寄来——我第一本正式拥有的纯文学书籍。
扉页上贴着圣斗士星矢的贴纸,阿瞬和一辉伤痕累累,目光坚定。
下面写着一串字母:ZADRYZCBDR
不记得当时为了纪念什么。
P12写道:1991年6月2日下午,记录打破,一分三十四秒零九。
这是在学游泳的时段,常常自己憋住呼吸练习潜水,曾在开全校大会上差点休克。
小孩子的亡命热情。
唉……
说回这本书——
在前言里有句话:“欧内斯特.海明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二十世纪最受人注目的美国作家!”
最如何如何……
如此形容让十三岁的我有了效仿之心。这个留大胡子,身材魁梧,在1961年7月2日用猎枪打掉自己大半个脑袋的美国鬼子曾一度成为俺滴偶像。
我开始临摹,对,是临摹他的文章。
“尼克从梦中醒来,密执安北部早晨湿冷的空气让他忍不住打起喷嚏。路轨方向传来火车汽笛声,黑暗里,能看见山上守夜人的小屋开始亮灯……”
所有的人名,地点,都是临摹。
现在想想太好笑了,一个用中文写美国故事的小屁孩!
中学时,利用校长儿子这身份进入图书馆无限量借书,开始世界名著阅读时代。《战争与和平》,《萌芽》,《红与黑》,《基督山伯爵》,《海狼》,《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其实哪里看得懂?还记得《战争与和平》拿回去,一大段一大段的景物描写和历史政治,让我学会上课时挺直身体睡觉。
还是海明威好!简单的电报式语言!
千方百计买到《老人与海》,忐忑中读完,觉得平淡——太平淡!而且不甘,妈的,出海那么久,抢回一副鱼骨头?多让人丧气的故事!
值吗?
从此放弃外国作家,去翻贾平凹,方方,池莉,莫言,苏童……
很多年过去。
05年,当我一个人半夜在20楼价值2万的空中阳台上观看远处灯火,思考着也许辛苦一年画出的稿子终会变废纸的时候,突然记起那个固执的老人。
值吗?
值!
人活一口气,对吧?可以被毁灭,不能被打败,对吧?
冰山理论,八分一在海面,八分七在水下?
如同生活。
回去家里翻,居然让我找到它!15年……它就放在书架第二层,吃了一身灰尘。
好吧,我将慢慢地,慢慢地再读一次。
希望能看到冰山的下半身。
前一篇:青岛片段
后一篇:等啊等,该发生的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