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纵欲的川菜

(2007-06-23 04:06:53)
分类: 朱轶料理
 

 

只因八年前的一次纵欲,我几乎永远失去了麻辣的诱惑,再也没有辣味相投的朋友和我一起进餐。那是在重庆,一夜的时间,先以临江门的麻辣烫开道,又沐浴了朝天门的火锅,一整箱重庆啤酒的冲刷,把我又刷回了朝天门七码头的客船上,在嘉陵江口仰面昼寝,简直是不省人事,日落西山那时醒来,方知自己已然涅磐,再沾辣味,头皮发麻,咳嗽不止,一直至今。现在我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反麻辣人士了……纵观凡是反XX人事,大多是经历了几番涅磐后的,比如抽大烟抽得家破人亡的,比如酗酒酗得妻离自散的,比如赌博赌得众叛亲离的,比如吃辣椒吃得浑身过敏的……

有人津津乐道于世界各地,不同种类辣椒的品级,在饮食杂志里能够经常见到对麻辣菜肴“辣度”的分析。同事里不乏有一见辣椒如故的,他们的共同特点除了嗜辣无度之外,就是喜欢用很烫的水洗澡,非到把浑身的皮肤烫得通红,方才了却了沐浴的最高心愿。而我自打在重庆失陷了辣椒之后,不仅不能再与之亲近,每当吃饭的时候都得喝着冰水或者其他的冷饮,否则浑身难受。于是就想到那句“物极必反”的名言,有谁能知,这些千辣万辣不厌倦的家伙们,什么时候也变得如我一般呢?

辣味在四川重庆的广泛流行是容易理解的,当然绝不是气候潮湿那么简单!据说蜀道难行,苦力纤夫之日常消耗极大,于是饭量也极大,麻辣便大行其道了,又便宜有热乎,还很下饭。只是在北方,譬如北京这般苦旱之地,麻辣居然也长盛不衰……麻辣是一种相当传统的味道了,无非是辣椒的辣,加以花椒的麻,教口腔与喉咙还有食道充血,扩张,整个消化系统为之斗志昂扬,食欲被充分激发,迎接食物的到来。恰如汽车点火,须预热半晌,待润滑油充斥均匀,再提速猛跑;麻辣味道的刺激作用亦如此,拿来开胃是最佳了,先辛辣,再鲜香,后浓稠,进而甜淡,一餐美欹;先微辣,再香辣,后麻辣,进而再来一碗辣椒水,此自虐无疑。

四大菜系,其实如今已经分崩离析,中国之大,口味之杂,造就了菜肴风格的不断融合、分裂、再融合,再分裂……曾经满大街的招牌“新派粤菜”、“改良鲁菜”已经严重的不新鲜了。只有川菜,还在无限地诱惑着一群有一群的人们,而似乎麻辣也成了让人保持充分食欲的重要因素。这是我们的肠胃愈加麻木了,还是我们的口腹愈加贪婪了呢?

 

川菜,以其影响程度,堪称中华饮食之首了,在中国,嗜辣的人绝对比不嗜辣的人多得多。有一句响当当的口号曾经让我汗颜“想吃辣子不怕辣,要干革命不怕杀”,把吃辣椒上升到和革命斗志相提并论的高度了,似乎暗示着吃辣椒的精神意义。细想起来,酸甜苦辣咸之中,唯一能在整个舌苔上横行霸道的只有辣一味,一旦辛辣入口,其余四味,也就不知所味了。如果就餐的意义是为了品尝,辣味我窃以为大可不必。

 

我刚来北京的时候,顶头上司哈文女士曾兴致勃勃地邀请我们一帮同事去著名的簋街吃和我同时漂到北京的“麻小”,我嫌辣,勉强吃了几只便打住了,领导的海量倒的确令我折服……人家一口气吃了一百只!!仍然面色红润,口齿清楚,思维敏捷。这是魄力。我想。如果簋街流行吃扬州炒饭或者富春汤包,我也有吃出个冠军来的勇气……想当年,在天津,拳头一样大的肉包子,我一口气吃了十四个,外加三碗小米粥,意犹未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取舍论
后一篇:失眠的清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