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现在是“风口浪尖”。
4月11日河南省许昌及漯河两市的驻京办购买了777瓶假茅台酒的事件及山东潍坊宣布撤销“驻京办”及各地办事处的消息,把当下无热点的房地产又炒出了新闻。
在北京,究竟“驻京办”占有的房地产市场资源有多大根本无法统计,“驻京办”及各地政府的外派各地办事处究竟占有多少财政拨款资源有多少,还没有这样的统计。
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北京有52家副省级以上驻京办,520家地市级驻京办,5000余家县级单位驻京办。据有关专家算了一笔账:如果一个驻京办每年的经费保守地按100万元计算,所有驻京办每年需要的全部经费在100亿元以上。如果按照每家办公面积平均300平方米计算,住宿三套房计算,就需要至少约200万平方米的驻京办公面积和2万套住宅公寓。
总之很大,大的应该超出人们的想象,热点无独有偶,有《驻京办主任》一书可见端倪。
我们知道的每个省、市、县应该或多或少都有在北京购买、设立自己的办事处“驻京办”,甚至有专门的接待人员、厨师负责迎来送往及沟通人脉,当然这也是中国几百年来的官场传承传统,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也在北京设立“驻京办”,离政策决策最近的地方就一定最早知道政策,在中国的政策市场经济前提下就显得尤为重要。“驻京办”除了购置住宿、餐饮等接待场所外,肯定也派生出大量的居住需求,当中的购买力在京城也是一只庞大的、持续不断的生力军。
其实不单单在北京,各地在上海、深圳、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均有大量的办事处,潍坊一次性就撤销了在各地的办事处,相应也是政府财政在金融危机下有着前所未有的拨款压力的不得已为之的决定。现实情况是这种驻京办、办事处将长期靠财政拨款存在,在当下的经济危机层面,各地财政收入都在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如何让财政对外派办事处、驻京办规范及透明也是一种可有所作为的思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