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薛舒的小说创作
(2010-08-20 21:06:48)
标签:
薛舒歌唱小说变化超越杂谈 |
分类: 我看作家 |
最近因为写了一些作家,所以我看就有朋友给我留言,让我也写写上海的女作家。其实,上海的作家我写过不少,其中也有一些女作家。可能是受到我发表文章报纸的地域性限制,没有被引起注意就是了。而我要说的薛舒,也是我写过的。我今天谈的,主要是对她创作的一种看法和建议。
薛舒现在已经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专业作家了。在这之前,她在上海金山的一个旅游学校当老师。薛舒除了写小说之外,还喜欢唱歌,歌唱得非常不错,嗓音亮出来,让我觉得天地变色。
薛舒走上写作的道路,时间上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也搞不清楚。不过,我记得上海作家协会2002年举办的青年作家创作班里有她,我因为去为他们讲过课,因此记得这件事。
之后我就读到了薛舒的一些小说。给我的印象是,薛舒创作很勤奋,出手很快。作品的题材基本上是一些与她的生活有关的片段。我当时的印象是觉得这个作家的作品写得还不够仔细,如果稍微加强一点要求,或许可以进步更快。后来,很快薛舒的小说就在全国各地的文学期刊上露脸了,这当中也包括我主编的《小说界》。人们对她小说创作上的进步感到吃惊。她的小说也写得越来越纯熟起来,好几个作品都是那样,要说事,但是一点也不着急,可以加一点闲笔,把文气舒畅起来,她开始认识到文字艺术的特殊性了。
让人们感到震惊的是薛舒的一个小说《哭歌》,这个小说讲述了上海近郊农村里普通人家嫁有哭丧的习俗。薛舒这个小说写得极为放松,故事也很周全。我后来听说连安忆也赞赏了这个小说。不过这个小说的出现也引起了我的警觉,因为这意味着薛舒正在试图从乡间民俗当中构取故事,这尽管好,尤其是在上海这样一个只见城市不见农村的大城市当中,但是,我隐约担忧的是,这会不会是她开始从角落里搜集写作素材了呢?
薛舒从年纪上来说还是一个年轻人,现代都市五彩斑斓的生活对薛舒这样一个作家,还是女作家来说,应当是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的,可是她这次的回望让我觉得其中必有奥妙。后来我与薛舒的谈话验证了我的判断。薛舒正在试图完善她结构故事的能力。她觉得自己的小说尽管越写越顺可讲故事的能力却自我感觉越来越不好了。她为此焦虑。
既然要焦虑,那就不要这么表面。讲故事或者说是故事的匮乏其实也还是一个问题的表面,问题内在的要因是,写作缺少或者说得严重一点使丧失了对目的的清醒认识。
我建议薛舒要想想这个问题,那就是你的写作究竟是为谁?是为抒发你自己的内心世界呢?还是心中始终都有着你的读者。
一定不要把我们这些人当成是读者。我们是创作小说的职业读家。思想和趣味上也都受着所谓文学的限制和拘束,而真正的读者都是鲜活的,都是流动的,都是敏感的,都是犹如青春少女般充满纯情的。一个好的作家,应当树立起为读者写作的强烈观念和欲望,一定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很多作家都是最终在自己想象中的文学当中彻底迷失了自己。他们的毕生创作,取得的影响微乎其微,与他们孜孜不倦的创作投入根本不成比例。
薛舒现在写小说在全国一些文学期刊上发表似乎已经不是很难的事情了。这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是,我警告她,如果把发表作品当中是打靶的话,那么你不需要反复去证明自己的这种射击能力了,应当尽快放弃对这样局面的逗留,进入到对你来说具有着更大挑战的创造中去。
薛舒往后的路怎么走,这个问题也是我与她商量最多的,我给了她一些建议,我觉得她完全可以做到做好。我期待着未来的一个崭新的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