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的王朔
(2010-05-27 20:52:38)
标签:
王朔魏心宏文化 |
分类: 我看作家 |
在中国作家当中,王朔的意义非常突出。他的意义就在于,正当全国人民还沉浸在板起面孔来思索痛苦的时候,忽然出来一个动不动就爱说俏皮话的人。我们一定不要小看了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朔的这个举动的意义越来越显得重要了。这个意义就在他把整个社会的气场都改变了。
我小时候学过一个课文叫《竖鸡蛋》,说的就是有人出题目看谁能把鸡蛋给竖立起来。结果谁有也没办法,最后出来一位,把鸡蛋往桌子上一戳,鸡蛋破了,但是也竖立起来了。这个课文给我印象很深。王朔就是那竖鸡蛋的人。
文革岁月过去了,很多经历日后想起来,简直充满了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的荒唐,可是当时谁也没去怀疑。从道理上说,这的确是充满着荒唐感。思索文革,可以眼泪鼻涕地诉说,但是,以喜剧或者闹剧的方式来书写,我看也未必就没有力量。王朔创作所遵循的思路就是这个,而且,和从小就生活在北京有关,王朔小说的语言实在是好,他凭着对生活果敢大胆的认识,也创造了大量的语言。过把瘾就死、混个脸熟、玩的就是心跳等等,这些本来传统话本当中都没有出现过的下三滥语言,到了他这儿,就活了,成为社会大众认可的一种讲述方式。王朔开始写作的时候还干过《渴望》那样的正剧,玩的却是让人抹眼泪的路子,可是毕竟还是喜欢热闹的主,不久就做起来了《编辑部的故事》,和他有一拼的滑稽大师葛优可有了去处。尽管后来正经到好莱坞去学过喜剧的英达也写出了不少好作品,可还是没有超过王朔的影响。
十多年前,王朔在北京著名的酒吧一条街上也开过一酒吧,对外号称“王吧”,他在那里接待我,正巧遇到中国足球与日本队的比赛,结果整个三里河都闹了起来,王朔那时候已经对这样群情激昂的事情失去了兴趣,躺在沙发上说,中国人踢球,还差点儿事,犯不着较真。那个境界现在看起来,对了。
现在全国人民都成了王朔,笑话段子自编自传。中国人民告别了饥饿贫穷的年代,进入了所谓的“愚乐”时代,王朔都快普及了。所以,我的意思咱们还是不应该忘记这位现在已经不大写小说的作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