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家源(图)

标签:
赵佗河南客家源大鹏福建客家龙岩旅游迁徙摄影土楼文化文明中原 |
分类: 华南风情--粤湘赣闽鄂琼 |
“客”从何处来
东汉末年有一批中原士人到岭南避难,而真正大规模“客家人”南迁的主要是这三次:第一次是西晋末东晋初的“八王之乱”,又称“永嘉之乱”,和随后的“五胡乱华”,即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侵扰中原,他们因避乱而南迁,多弃官携眷南逃,故称为“衣冠南下”。第二次是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其发难至称帝至失败,所经走的路线,几乎与客家人南逃路线相一致。第三次是南宋末年,元兵进逼,客家先民从赣南、闽西南再进入粤东的梅州、循州、惠州,当时户籍有“主”、“客”之分,移民入籍皆编入“客籍”,这时候“客家”移民涌入,“客”胜于“主”,这就是“客家人”由“客”变“主”的过程,这就是“客家人”的由来。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根在中原。中华民族一万多个姓氏,起源于河南的有1500多个,而常见的100个姓有73个姓出于河南,占人口较多的陈、林、李、许、蔡、黄、郑这七大姓也起源于河南。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民系近亿人,经常回河南去寻根问祖,追流溯源。八十年代,港台郑氏回河南荥阳拜始祖,台湾苏姓去豫北临漳寻祖,新加坡白姓去洛阳龙门拜白居易。九十年代,泰国谢姓到河南唐河、南阳寻根,菲律宾洪姓到河南光山县问祖,泰国新加坡黄姓去河南固始县拜祖,而港澳叶姓则到河南叶县祭拜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