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标签:
大鹏福建河南客家客家源旅游迁徙龙岩摄影土楼文化文明中原根 |
分类: 华南风情--粤湘赣闽鄂琼 |
客家人必须深刻理解生命过客的意义。这是从过程论来认识生命的意义。人生天地宇宙间,本身已是匆匆过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做客更是暂时的事,更何况又是“过客”。客家人不断地迁徙,客寄于陌生的环境里,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就得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拼搏,不能有稍微的松弛懈怠,时刻处于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生存下来,这样才有生命的意义。
客家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从人格修养来认识生存的价值。“客”字里的“各”字时刻在提醒客家人必须高度注意人格的修养。由于客家人在战乱中逃生,为了生存,客居他乡,寄人篱下,非常容易产生依附、仆从、雇佣的心理,甚而失去独立的人格。依附在树干上的葛藤,由于其根系浅短,无法独立生长。而客家人的根系在中原,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厚壤中,所以无论移植到粤闽赣的五岭山中,还是移植到南洋的椰风蕉雨中,亦或是移植到欧风美雨中,都能独立顽强茁壮成长。
客家人必须处理好主客的关系。这是从认识论来认识自已的作用。“主”和“客”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着的。人在天地宇宙间既是“过客”,又是“主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何时何地是“客”,何时何地是“主”,这都由时空和力量来决定的。客家人南迁后“反客为主”是在南宋末元朝初,这时开始(元)南下送(宋)来的。也可以说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给客家人形成创造的机会,最后在蒙古族和汉民族融合时而诞生了汉族民系的客家人。而后客家人迁徙世界各地,和外国各民族融合又壮大了客家人队伍。形成“客家人”的历史原因,是中原发生“战乱”还是“融合”,也不过是从“主”、“客”的角度去表达而已。
客家人必须团结在同一屋檐下,建设好人类的大家庭。“客”字由“宀”和“各”字构成,再加上客家人迁徙居住在山区,容易产生各占山头,各自顾各的现象。因为“客家人”的命名,并不是以地域性来命名的,所以他们的团结就缺少了地缘的凝聚力。他们只能靠共同的中原命根脉系,共同的迁徙命运,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语言习俗,共同的客家精神,在各地互相鼓励,努力奋斗。因此加强客家人的团结就显得重要,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就是客家人团结的极好形式。身在异乡为异客,直把客人当亲人。不但要加强客家人的团结,而且要加强和客居地人们的团结,尤其在今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世界融成一个地球村,客家人更要和全世界人民团结一道,共同建设好人类这个美好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