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鹏背包走天下
大鹏背包走天下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267
  • 关注人气:19,58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2010-11-12 09:55:30)
标签:

大鹏

福建

河南

客家

客家源

旅游

迁徙

龙岩

摄影

土楼

文化

文明

中原

分类: 华南风情--粤湘赣闽鄂琼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客家人迁徙、迁徙、再迁徙,客家人南下、南下、再南下。客家人究竟要“客”到哪去 看来,客家人首先要明白自已姓“客”,要认真深刻地认识领会好这个“客”字。《说文》释“客”为:“寄也,从宀,各声。”非常清楚,“客”字由“宀”和“各”构成。“宀”为“交覆深屋也”;“各”为“异辞也,从口攵,攵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从“客”的文字表面去理解,还只是肤浅的理解,必须从“客”的根本意义上去理解。

客家人必须深刻理解生命过客的意义。这是从过程论来认识生命的意义。人生天地宇宙间,本身已是匆匆过客。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做客更是暂时的事,更何况又是“过客”。客家人不断地迁徙,客寄于陌生的环境里,要适应新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就得抓紧时间,珍惜光阴,努力学习,勤奋拼搏,不能有稍微的松弛懈怠,时刻处于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状态,这样才能生存下来,这样才有生命的意义。

客家人必须有独立的人格。这是从人格修养来认识生存的价值。“客”字里的“各”字时刻在提醒客家人必须高度注意人格的修养。由于客家人在战乱中逃生,为了生存,客居他乡,寄人篱下,非常容易产生依附、仆从、雇佣的心理,甚而失去独立的人格。依附在树干上的葛藤,由于其根系浅短,无法独立生长。而客家人的根系在中原,扎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厚壤中,所以无论移植到粤闽赣的五岭山中,还是移植到南洋的椰风蕉雨中,亦或是移植到欧风美雨中,都能独立顽强茁壮成长。

客家人必须处理好主客的关系。这是从认识论来认识自已的作用。“主”和“客”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着的。人在天地宇宙间既是“过客”,又是“主人”,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客观存在和主观认识。何时何地是“客”,何时何地是“主”,这都由时空和力量来决定的。客家人南迁后“反客为主”是在南宋末元朝初,这时开始(元)南下送(宋)来的。也可以说是历史上多民族融合给客家人形成创造的机会,最后在蒙古族和汉民族融合时而诞生了汉族民系的客家人。而后客家人迁徙世界各地,和外国各民族融合又壮大了客家人队伍。形成“客家人”的历史原因,是中原发生“战乱”还是“融合”,也不过是从“主”、“客”的角度去表达而已。

 客家人必须懂得宾客礼仪。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待人处世的原则。这个“客”字就包涵了“做客”和“待客”两方面的内容。“宀”是自已的房子,还是别人的房子。自已的房子接待客人当然要收拾整齐干净,进入别人的房子当然要得到人家的许可。“攵”是自已的两胫走动留下的脚印,还是别人的两胫走动留下的脚印。也就是说主随客便,还是客随主便。“口” 是自已的口,还是别人的口,“口”是用来讲话和吃喝的。无论是做宾客还是待宾客,繁体的“宾”字,屋子里都会减少一份货贝。况且“宾”字音通“彬”,宾客相处,彬彬有礼。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不断做客,,所以“做客”和“待客”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客家人居住山区后,由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做客”和“待客”的机会较少,因此容易产生热情有余,礼数不足的现象。

客家人必须团结在同一屋檐下,建设好人类的大家庭。“客”字由“宀”和“各”字构成,再加上客家人迁徙居住在山区,容易产生各占山头,各自顾各的现象。因为“客家人”的命名,并不是以地域性来命名的,所以他们的团结就缺少了地缘的凝聚力。他们只能靠共同的中原命根脉系,共同的迁徙命运,共同的文化传统,共同的语言习俗,共同的客家精神,在各地互相鼓励,努力奋斗。因此加强客家人的团结就显得重要,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就是客家人团结的极好形式。身在异乡为异客,直把客人当亲人。不但要加强客家人的团结,而且要加强和客居地人们的团结,尤其在今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整个世界融成一个地球村,客家人更要和全世界人民团结一道,共同建设好人类这个美好的大家庭。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永远的家园:土楼记忆之“客”到哪去?(图)

图为:福建永定土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