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影评/乐评电影金鸡奖 |
分类: 流水帐 |
上一周辗转先去武汉参加全国电视文艺的会议,然后去苏州参加金鸡奖最后的终评和颁奖晚会,然后去成都参加四川国际电视节的电视故事和影视教育两个高峰论坛。
评奖就是一个自己与别人、自己与自己、个人与大家冲突和平衡的过程。
《云水谣》如期获得了三项大奖。它的综合创作制作品质,它的“可看性”,它的文化上的主流性,特别是它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价值观、不同电影观的评委的相对亲和力,都决定了它的“命运”。但是,在中国电影这个特殊的阶段,它实在已经获得了太多的荣誉,所以,我们不顾舆论可能的压力,一致同意在最佳导演奖中设立“双黄蛋”,并将这个荣誉给了多次与电影大奖“失之交臂”的《天狗》的导演戚健。有现实主义勇气和良心的电影在今天的确太稀缺了。
最佳女演员也出了双黄。刘嘉玲的当选,在大家预料之中,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而《爱情的牙齿》中颜丙燕的当选,则是我们对她表演的认可。不仅其人物30来年的跨度具有表演难度,而且演员在张弛之间表现出的爆发力和控制力,在当今的女演员的表演中,实属难得。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青年导演庄新宇这部《爱情的牙齿》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获得最佳处女作奖。50多岁的一位在电影管理岗位上工作多年的导演,因为《夜袭》获得了这个特殊奖励。
我们这届评委会,多数成员都出生于1930-1940年代,1950年代出生的人数不多,而1960年代初出生的则只有2人。我就是最年轻的评委之一了。年龄不是电影观念差异的完全原因,但总感觉金鸡奖似乎过于成熟了,一些年轻导演的年轻影片,不大容易得到充分重视,也往往会引起比较激烈的置疑。
颁奖晚会,成了电影明星和苏州的“秀”场。晚会的舞台美术和风格设计典雅、简约,一改通常的浮华,与苏州的感觉相互辉映,倒是别有风味。倪萍的主持大方随意,虽然与颁奖的仪式感稍有不和谐,其间也有些小差错,但总体上却是生动而自然的,特别是李少红与曾念平的夫妻“煽情”和对陆柱国老先生的敬重场面,都让人动容。没想到,她却因此受到了很多批评。对于一些观众来说,当你严肃的时候,他们认为你没有个性,而当你有个性的时候,他们会说你不严肃。受人太苛,待人也太苛吧。中国人似乎需要增加一点对别人的宽容,而自己更应该让别人去说,走自己的路。
回到我熟悉的成都。两个论坛的组织虽然尽心尽力,但整个四川电视节的冷清、随意却超出了我的想象,与苏州对比鲜明。一个本来可以很恢弘的舞台却排了一出自娱自乐、甚至自己都不娱不乐的业余演出。成都的闲散,看来是深入骨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