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批评 |
今天本来要参加新片《东京审判》的座谈会。但是,看完影片以后,我没有走进会场。
因为,我很不满,甚至有些愤怒。
这在我自己参加电影座谈会的经历中,还是少有的行为。
这并不是因为它是拍摄得最不好的一部电影,而是因为它是一部最不应该拍得这样“不好”的电影。我觉得,对于那么一段属于全世界的历史,对于3000多万中国人的伤亡来说,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失败,而且是对不起这段历史。这才是我不愿意原谅这部电影的根本理由。
影片叙事方式的陈旧、视听语言的老套、风格的混乱、表演的夸张、故事的蹩脚以及在情节剧、历史剧、文献剧之间完全没有任何的电影形态意识,特别是小酒馆的几场戏已经虚假到无法容忍的程度……但这些,都还不是我对电影最大的不满。影片最主要的问题是它既不知道历史,也不知道如何叙述这段历史。
东京审判,是人类历史上最漫长、最浩大的一场审判,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这场审判的时候,应该有多少历史的细节可以被呈现,应该是对人类历史、对人性、对国际正义的一次重新记忆和阐述。但是,影片中,所有的审判者,从大法官到检查官,却都是那么的空洞、抽象、苍白,反而却是被审判的战犯们在影片中显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看完全片,我们没有正义终于得到胜利的快乐,反而看见一群军国主义份子的不可一世。正义的理性被掩盖在虚假的所谓法庭冲突中了。
而且,影片中充满了一种偏执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影片试图突出所谓中国法官的“高大”,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正面面对过日本战犯,而是将他与所有的同盟国对立起来、孤立起来,用一种狭隘的民族性替代正义性和国际性。为了突出梅法官的所谓民族英雄气概,影片中的他完全不讲究任何策略,完全不考虑对他人的尊重,动辄对其他法官,甚至共同参与了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指手画脚、大发雷霆,无论是在排列座位或是坚持死刑的段落中,他都将自己当作救世主,用一种粗暴的方式指责教导其他国家的法官。影片中的这种表现,完全没有显示出法律含量和文化含量,除了显示中国人的狂妄和自大以外,显示不出任何的智慧和理性,或者是有理无节,甚至有时既无理也无节。让我觉得在影片中,他不像是英雄,更像是……。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今天这样一种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氛围中,在人类反省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民带来的创伤的时候,这种将中国与世界“对立”起来的思维,实在太落后,太损害中国人的形象了。
影片中关于死刑的一段,更是显示了影片价值观念的狭隘。对日本战犯是否处死刑,当时在欧洲国家和亚洲国家之间存在尖锐争议,这种争议是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和历史阶段所带来的,本身并无所谓是非而更多的是意味不同的选择。但是,影片却故意将反对死刑者当作一群白痴来描写,让我们的梅法官仅仅用杀人赏命这样简单的道理来教育别人,既缺乏法理上的推理,也缺乏历史合理性的阐释,生硬冲动,没有表达出说服人的理由,我们几乎看不出梅法官有任何法律素养。而且影片中的中国法官不仅无视最后投票反对死刑的五位法官的理由,甚至也无视其他五位赞成死刑的代表不同国家的法官的看法,演了一场中国人大唱死刑赞歌的独角戏!应该说,对这些战犯处于死刑,在当时具有有历史合理性,也有历史的合法性,但影片却完全没有呈现出这种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国人在影片中似乎成为了一种具有强烈复仇心理的人,执行正义的合理性在影片中似乎变成了非理性行为。
这部电影,据说要在日本上映,还要在其他国家去上映,我不知道,它将会为其他国家的人民塑造一种什么样的中国人形象。我怀疑,它可能不仅不能带来日本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反省,反而会带来更多的对中国的不屑甚至仇视。
然而,历史不是这样的。
对于这样沉重而厚重的历史,我们不能用这样轻率的方式来叙述。虽然,我知道电影的创作者们的原意是善意的,但是他们却在不自觉中用了一种相当狭隘的价值观来叙述这段历史,既没还原出历史的情境,也没有体现现代的反省。
其实,对于一般的商业片、艺术片,甚至主旋律片来说,我们都可以原谅其失败和失误,但是,对于这样一部表现这样特殊历史的题材厚重的电影来说,这种失误我认为是不可原谅的。否则,我们愧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