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协表彰:革变是重塑权威的不二法门

标签:
导协表彰推拿白日焰火廖凡巩俐 |
分类: 我的影视 |
此事由导演内部发声,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是,首批批评的声音都来自导协内部,媒体和文化批评均是由此引发的次级落点,说明导协内部的自醒是自觉的,而非出于被动的外压。一个由各方声音博弈的表彰大会,总比闷声发果果的表彰大会来得有生气。而不好之处在于,如若导协显而易见的问题名单都没人站出来批评,只能说明此前表彰大会并没有引起文化评论界重视,一个无法让文化批评人肾上腺素分泌的奖项,无疑是个失败的奖项。回看导协往届表彰,烂片混迹并非今年才有,早在2011年第二届时,徐静蕾就曾凭借《杜拉拉升职记》问鼎“年度青年导演”,当时并没有激起批评的水花,倒是2013年第四届将“年度影片”和“年度导演”都给《一九四二》时,引来些许嘘声。
今年的终极表彰除了许鞍华的“年度港台导演”稍有疑义,其他各项分配均衡。按理说陈可辛拿“年度港台导演”更有说服力,可他《中国合伙人》时已拿过,用“评委会特别表彰”来平衡并不无可。问题在于,今年还有《回光奏鸣曲》《军中乐园》《红VAN》等优秀港台作品,都来得比《黄金时代》出色。当然,导协也可以有自己的脾气和任性。
对于走过六个年头的导协表彰来说,权威的质疑病已在外围名单发布时烙下,并深入骨髓,当务之急并不是今天如何排排坐分果果,而是下一季表彰大会该作何调整。目前的评审短板尽显,评委团构成没有采纳回避原则,且港台作品不能参与评“年度港台导演”之外的奖项,这些与当下情势多有撕裂,也是质疑不断的根本所在。因此,组委会分完各奖项之后,更应当与导演们更坐下来,好好商讨评审变革,也只有这样,来年导协表彰的威信才能得以重塑。
第六届中国导演协会2014年表彰大会完整表彰结果
年度影片:《白日焰火》
年度导演:娄烨(《推拿》)
年度男演员:廖凡(《白日焰火》)
年度女演员:巩俐(《归来》)
年度编剧:刁亦男(《白日焰火》)
年度青年导演:路阳(《绣春刀》)
年度处女作:《心迷宫》(导演:忻钰坤)
杰出贡献导演:郑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