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感谢”琼瑶:借坡下驴之术?
标签:
于正琼瑶侵权案梅花烙二审 |
分类: 我的影视 |
那么于正一审沉默,却为何选择二审发声?这其实是个可进可退的策略。一审时,正值百余编剧联名声讨,舆论暴风骤雨,那时发声硬碰,不但讨不着好,还可能引发更大的风浪,那会降低风险的唯一方式就是禁声,把精力放到法庭辩护上。反正就算一审败诉,也还有上诉的机会,“说话“的机会多着,不至于吃“哑巴亏“。二审就不一样了,上诉一但败北,就到要执行一审判决,不仅颜面落地,还要支付赔款,这时再不说话,此后的辩驳都将失去法律的注脚。再说于正这段春秋笔法的文字,说硬不硬,说软倒似是而非,就算败了也可借坡下驴,所谓退一步还海阔天空。而且这种以微博的形式,既可以回避直面媒体的尴尬,又不失一方声音表达,既”为此事划一句号吧“,又为自己将来的路留个活口,也是算计到了极致。
当然,就算编剧于正不得不为自己的侵权行为付出名誉的代价,商人于正也不会轻易服输。所谓无奸不商,哪个商人都不情愿把已装在自己兜里的钱往外掏,何况是500万之巨。再说死扛着还有另外一层意味,那就是于正如何给他的合作方交待。这次被推倒舆论风口浪尖的是于正一人,而被诉方高达到五个,除了于正还有他的合作伙伴们。一部剧除了剧本的源头,还涉及到投资、制作、发行和播出,一旦二审败北,于正不仅要向琼瑶方公开道歉和支付赔偿,还要对面其他几大被告方即合作伙伴们的追责,毕竟本案的源头与核心就是于正剧本。至于是侵权行为合谋还是受了于正蒙蔽还不得而知,总之于正败诉之后的麻烦比被诉中的要多得多,所以只要法律上还有一丝缝隙,于正一方都会削尖了脑袋往里钻。
于正侵权被诉一事,像极了武侠小说里的江湖客,自大、狂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因此也乖张、邪性,以至于恩怨无数,逐步走向反面。琼瑶对于正的一纸诉讼,远不仅只是控诉那么简单,它就像是一道江湖令,引发了编剧江湖有史以来最大也是唯一的围剿。就算于正侵权案在法律层面以二审败北告终,江湖层面的争端也不会就此休终止。
话说回来,彻底败诉对于刚过本命年的于正来说并非坏事,别再玩那么多小鸡贼,该道歉就诚心道歉,给赔偿就老实赔偿,就像《七剑》中的傅青主,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就视觉而言,于正对国产剧还是有贡献的,尤其把古装剧的制作品质抓上去了,如果能吸取教训,把剧本做扎实了,远比他玩鸡鸣狗盗来得更有前途。
——————————————————————————————————
于正长微博:
素心示人,度越一世
2015年4月8日 08:59
本命年,命运为我布下了很大一盘棋。不论是获罪于年少轻狂口不择言,还是惊诧于呕心之作成话题热榜,大起大落,是非曲直,人情世故,内心澎湃。
我一直以为这个世界的包袱太重,苦恼太多,所以我希望用最单纯的情感、最奇崛的情节让大家可以短暂抽离于世事的痛苦与烦扰,让从一而终的情感复苏对爱情的坚定与渴望;让一波三折的“打怪”情节唤醒奋斗的美好...我幻想我的梦境可以感染其他人,可是,当我回头留意到现实和想象距离那么远时,我选择了挣扎。所以,大家看到了“护犊子”的我,看到了意气横指的我,看到了洋洋自得我,还有,一个嬉闹背后无助的我。我把自己展示得这么彻底,这么毫无保留...
我一直在反思,是不是我不应该活得那么真空,我得听听别人喜欢我说什么话,喜欢我做什么事,这样是不是就能获得更多赞同和掌声?我无法顿悟,但受风评所累,我不堪重负。
今天的版面上,你们又会再一次看到在诉讼漩涡中的我。此前没有回应不代表我没有感想。我真的感谢琼瑶老师,是您让我在疲于奔命的工作中暂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这种棒喝的力量,对于我这样的年轻编剧比一万次的赞扬更弥足珍贵;还要感谢此前联名的上百位编剧们,是你们让我知道一个群体的态度,我会时刻警醒;当然,还有因为此事而涉及其中的我的众多合作伙伴,你们和我一起应诉,一同准备资料,同时承受舆论的各种压力,这种艰难时刻的同行,让我铭记伙伴的温暖。还要感谢时间,写毕此信,春暖花开,绿意入眼,时间总是最好的老师。法律的事交由法律,人还要积极地活着!
素心示人,度越一世。为此事划一句号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