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霍建华《战长沙》:心正则不雷人

(2014-07-23 11:12:18)
标签:

娱乐

战长沙

霍建华

长沙保卫战

文夕大火

分类: 我的影视

 

中生代以上的国人都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毁坏最严重的城市除了斯大林格勒、广岛和长崎,还有中国的长沙,但80后、90后对此未必会有切身感知。看《战长沙》,不了解“文夕大火”是不行的,而拍1938年的长沙,处理不好“文夕大火”也是不行的。《战长沙》中的“文夕大火”,不仅像一面熊熊烈火构成的镜子,照透裂变年岁的阴暗,更是一面凸透镜,把人心中微小得几乎照不见的能量放大,并激发出身死不灭的力量。

 

《战长沙》并没有将镜头对准大开大合的主战场,而是将这场超验的灾难落到了一个胡姓普通家族的头上,在“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格局中,以带入性的平民视角引领观众进入1938年的“长沙保卫战”。如果不是灾难从天而降,胡家与众多传统中国家族一样,安身立命,生生不息。他们甚至善良而天真地指望日本人的炸弹不会落下,防空警报拉响后还惦记着这个没拿那个没带,可正是这样一个不设防的家庭,代表着被战争裹挟的大多数。

 

按常理,胡家人并不是抗战最理想的力量。当家的胡长宁儒气和懦气四六开,他可以搭进性命但不可能端起枪杆杀人;胡小满虽有杀敌报国之心,却是个连枪声都扛不住的稚气小儿;当打之年的女婿薛君山该是国家的顶梁柱,实际却只是个钻营谋私的小污吏;小女婿顾清明出身名门且一心报国,然处处受他高干老爷子的“关照”。所谓命运裹挟,就是纵你万般不愿,都将无可避免地被吞噬于现实的黑洞。此前的日军炸弹只是让胡家失去了居所,在薛君山的及其豪宅的荫护下,过得还算滋润,而随后国民党一把让三万人丧命的“文夕大火”则让胡家人的命运彻底脱轨。大火之后,胡家不论是胆小鬼还是懦夫,不管是恶霸还是少爷,内心深藏的正气都被突然引爆。

 

《战长沙》由人气演员霍建华领衔,女主角则是少女初长成的杨紫,印象里,霍建华是仙三中的“白豆腐”,而杨紫则是昨日《家有儿女》中的小萝莉,现实中的两代人要完成战火中的爱情,这样的搭配难免令人忧心。然而导演孔笙和张开宙自有一套,他们无意在偶像剧的轨道上注水言情,只是将任性的湘湘的作为一味调剂苦难的蜜糖,而霍建华的帅气也有“姐夫”任程伟的厚重来调和,群戏之下,胡家上下各有各的使命,最后拼贴出一副微观战争苦难的平民画卷。

 

在经历了若干年的神剧诟病之后,平民视角成为如今抗战片的谋求出路的一把钥匙。早前的《勇士之城》放“弃虎贲之师”的视角,试图微观军人和官员,难民和平民,警察与商人等各色社会元素在困兽之城如何书写人性的悲歌。之后的《十送红军》也卸下了领袖纵横捭阖和勇士无畏冲锋的包袱,第一次将一腔热血和无限浓情倾注于长征路上那些微不足道的死难者。如今的《战长沙》异曲同工,试图从一滴水中放大世界,用一个被战争裹挟的胡家来探索命运沉浮。几部剧风格手法不一,但创作心态都比较正,编剧和导演也都有料可抖,算是组团远离了神剧的“雷池”。

 

从霍建华和杨紫在《战长沙》中的表现可见,其实偶像也好,童星也罢,只要是导演运用得当,自己也有所追求,还是可有更多可塑性的。霍建华凭借《摘星》起家,早期代表作有《海豚湾恋人》,2004年转战内地后一方面延续出道时的青春言情,比如与孙俪携手的《屋顶上的绿宝石》,一方面在古装和年代戏上下功夫,比如与李亚鹏搭档的《天下第一》和范冰冰共叙的《胭脂雪》,近年更是笃定在青春定位的《仙剑奇侠传三》和《笑傲江湖》等古装偶像剧上做文章。霍建华转攻内地的这十年,也是其偶像的标签牢贴的十年。可如今到了《战长沙》中,霍建华不仅仅是张偶像脸,在导演孔笙的调度下明显有了更多的可塑性,表演上更加讲究加减法,与实力派任程伟的对戏中也得到了内敛的释放。

 

霍建华这次诠释的顾清明家世深厚,但并不是个玩酷耍帅的公子哥,而是个备受阻扰但却依旧勇闯前线的热血儿郎。他与任程伟饰演的连襟属于两类从完全不同的人,但却是《战长沙》全篇最最关键的两根脊柱,谁没抗住,全剧的力道都将失去平衡。如果霍建华只追求流于其表的帅性,一来他将无法与向来都以实力著称的任程伟抗衡,二来也无法实现剧本苦难与血性的追求。不管是“长沙保卫战”和“文夕大火”,都承载着泱泱中华太多历史的负压,所以,顾清明这样的角色是不容偶像化处理的。换个角度说,只有连顾清明这样的官家少爷都迸发出了男儿血性,将“长沙保卫战”从史书中翻找出来才有价值。相信霍建华第一次拿到剧本就该意识到,这个角色与他以往饰演的人物有着天壤之别,这一角色可以让他的演绎人生开启另一道厚重的大门,当然,同时挑战还是蛮大的。霍建华将顾清明的人物使命完成得还不错,这一人物站住了,也是全剧免于雷剧俗套的关键。

【2014年7月23日《京华时报》】

 

霍建华《战长沙》:心正则不雷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