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笑过2012》:考验末日经济学

(2012-12-04 22:56:31)
标签:

笑过2012

玛雅人

预言

末日

2012

娱乐

又是一年灾难季,从海难到饥荒,诸如《少年派》和《1942》,从2D到3D,诸如重映的《2012》。苦海无涯,向前乏眼就到12月21日,而回头即是玛雅人的末日预言。余生不多,还能怎么消遣?用即将上映的电影《笑过2012》片名总结,再合适不过。 
 
遗憾的是,《笑过2012》并不是一部教你如何打发余生的电影,而是灾后凄风冷雨中的一塘炉火,企图温暖一些个受伤的心灵。故事的主人公和我们一样,均有着忧郁的末日情结,烙在他们人生印记里的,除了玛雅人预言的末日,还有另一组数字——“512”。 
 
对于健忘的中国人,饥荒和国民党太远,太平洋和阿三更远,但对四年前的汶川地震,是道尚还作痛的苍夷。导演未必经亲历过生死一线的汶川地震,但显然是受过《2012》摧枯拉朽的洗礼。故事起始是“512”汶川地震,终点是“1221”世界末日,用“512”创伤,却用末世预言来疗伤。 
 
末世预言,也可以说是末世危言,在中国,危言耸听,也叫谣言,是可能入刑的。所幸玛雅人已做古,也没有计划生育在中国。 
 
玛雅人的危言,确有中国的信众。看完《2012》,有放弃当房奴者,美其名曰吃好吃好度余生,是为伪信众;也有提前把百万家产捐出者,美其名曰发点最后的善心,是为真信徒。伪信众通过《2012》醍醐灌顶,仿佛突然看透了人生,真信徒拜倒在玛雅人石榴裙下,做了稀里糊涂的善人。 
 
更有甚者一如义乌商人杨宗福,大发“末日经济”洋财,发明球状“诺亚方舟”,取个洋名“亚特兰蒂斯号”。方舟售价100-500万不等,竟然还一气卖出了21个,其中光一煤老板就定了15个。10亿欧一张的船票咱买不起,几百万人民币的“亚特兰蒂斯号”咱们还是玩得转的——不过就是京沪一套普通两居室的价码。 
 
说造“诺亚方舟”,没有哪里的人堪比川人心切,比如《笑过2012》中的大马,他迫切地需要造一只方舟。大马造方舟的目的一来不为自己求生,二来也不为出售谋财,既没有杨宗福的经济目标,也没有上帝的指使,大马造方舟目的只有一个,治疗儿子的幽闭恐惧症。 
 
大马的方舟造价不高,也就是两万人民币,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因为他是个借保外就医时,突发地震逃出来的囚徒,明确点说他就是个逃犯,哪里来这两万块?——电影还没上映,不宜过多剧透——总之他迫切需要一笔钱,在他自首或者被抓捕前,迅速造一只方舟,造一只儿子期待的方舟。 
 
还可以透露的是故事的背景:大马的儿子叫诺亚,不仅有自闭症,还有些许的狂躁和天才,他是汶川地震中一位惨死母亲怀里的幸运儿,据说还上过报纸——电影里是这么说的;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个仇恨自己父亲的流浪儿,因为父亲入狱前打断了母亲的双腿,致使地震来临时他们无以逃脱;孩子并不知道,大马打断妻子的双腿,是因为她不忠被捉奸在床。 
 
大马的方舟,说到底还是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父子亲情,这点和《钢的琴》有点异曲同工。而在创作上,《笑过2012》则显然比《钢的琴》想要的更多,冲突激烈的亲子线、感人至深的爱情线和进退维谷的警匪线三线并进,结果是文艺和商业媾合,灾难、亲子、爱情、警匪、动作、公路、犯罪、救赎等多种元素杂糅,甚至还有国产片中难得一见的汽车狂飙追逐的场面。 
 
就新锐女导演游晓锦来说,影片的完成度还是挺高的,这也是今年电影市场“末日经济学”和“灾难经济学”的最后一役。此片如若放在烂片成灾的年中上映,也许还能以诚意之作博个喝彩,如今投身大片扎堆的贺岁档,这本身也是一种灾难。《笑过2012》想虎口夺食,着实考验片方的胆色和手腕。 
 
【约稿请加QQ38379683 并注明“约稿+媒体名”;读者请加“老曾家”QQ群1677436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