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微写,让学生们的习作不再怕遇到拦路虎
(2024-10-09 14:42:55)分类: 论文案例 |
随文微写——
随文微写,让学生们的习作不再怕遇到拦路虎
熊莉红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相信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增强。老师们会在课堂上慢慢地引导学生们进行“随文微写”的活动。期待通过此项语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们的习作兴趣,逐步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在此,我也和大家分享几个“随文微写”的小故事。
故事一:借助生活体验,想象诗句
和今天的年轻人比较起来,我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多了一些顾虑。上课前,我担心“醉里吴音相媚好”里的“相媚好”能不能讲?讲了,学生们会不会偷笑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结果,课堂上的效果,告诉我,是我想多了。当我讲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的诗句时,有学生们告诉我,借助生活经验,老翁和老媪陶醉在眼前的幸福生活。“相媚好”是互相说着眼前美好的生活。听到这里,我心为之一振。他接着说,老翁和老媪亲热地说大儿子勤劳,二儿子手巧,小儿子调皮可爱。是啊,我和爱人在家在夸自己的孩子时候,不就是这样的吗?
也有学生告诉我,他也是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这句话的。家里人喝了酒后,有了一点醉意,也会亲亲热热地说一些幸福的话。平静的生活,让老翁和老媪没有什么烦心事,彼此说着的也是生活中的美好的事情。他们很享受这样的生活。
虽然,我没有用详细的文字讲述课堂上发生的详细过程,但是从学生们笔下的文字可以看出,我虽然不再年轻,也应该跟随时代的步伐,少一些顾虑,多一些信任。
故事二:想象让陌生变为熟悉
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对乡村生活是陌生的。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讲述的主题是“乡村风景”。同学们借助文中的语言文字可以读懂乡村的风景美,但仅仅只是停留在文字。有时候甚至文字也会让他迷惘。
一天,我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天窗》一课。学生们读了课文,看了书中的图片,依然很是茫然“天窗”这个设施。时不时还会抬头看一看教室里的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天花板。在学习课文的时候,他们很诧异,乡村的房屋关上窗后,房屋竟然是黑洞洞的。同他们一个年龄的孩子在黑夜来临,在大雨入侵的时光里,他们只能借助小小的天窗想象外面的世界。
课堂上,我让学生们也去想象“这风,这雨,这雷,这电,怎样猛历地扫荡了这世界”的画面,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天窗”对学生们来说是陌生,可是,“猛历风雨雷电”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
“风猛烈地摇撼着大树,好像要将它连根拔起。”
“我来补充!路上的行人抵挡不住强烈的风势,几个人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低着头,艰难地挪动着步子。”
“一阵风过后,忽然之间下起了豆大的雨点,打在地上,堆积的灰尘成了一个个的水洼,打在屋顶上,发出了如同鞭炮一样的‘噼里啪啦’的响声。不一会儿功夫,刚才还看得见的大树已经变得很模糊了,几米远的地方也看不清楚路面。大雨如同瓢泼一样倾注而下……”
“看着逐渐暗下来的天空。我在心里想着要下雨了。突然一道亮光划破灰色的天空,如同一条飘动着的带子,只是,它飘动的时间很短暂。我知道接下来一定会有雷声出现。”
……
“天窗”学生们不熟悉,可是,看着他们用稚嫩的文字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我发现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内容弥补了课文中内容,甚至让课文的内容更充实了。或许,在他们描述自己熟悉的内容的时候,也能够感受到“天窗”是乡村孩子们的唯一慰藉!
……
这样的“随文微写”的故事实在是太多,学生们也慢慢地体会到“微写”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难。因为老师是“随文”进行的“微写”,给予了写作的方法,减少了习作的障碍,自己习作的兴趣与能力逐渐在提升。“万丈高楼平地起”只要我们平时注重了夯实学生们的习作基础。学生们在习作的时候不再会遇到拦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