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新闻(2019年10月11日):白居易曾留名诗于云居寺?

标签:
原创造句练习 |
分类: 杂弹 |
江宁淳化云居寺,位于青龙山林场北片,是江宁地区一所十分有名的寺院。明代以前,云居寺建在南京钟山,明代移建到淳化。《金陵待徵录》云:“云居寺本在钟山……明时移旧额建于淳化镇北之许盖,属龙灵谷所领四小寺之一”。旧云居寺“见昔人题咏”。对此,《金陵待徵录》有两处引证:一是刘宋时王褒咏云居寺,诗中有“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之句;二是唐时白居易咏云居寺,诗中有“乱山深处云居路,共踏花行独惜春”之句。在《南京寺庙》《江宁历史文化大观》等书籍中基本上都认为: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游过云居寺后写名诗。
但我有几点疑惑:
一是江宁云居寺所处的地方地势略高于周围,它就是一个大土堆,北面四里左右,是青龙山山脉。因此,白居易的诗句内容所指,与现在云居寺地理位置环境不匹配。
二是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壬子(772年)正月十二在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县)东郭宅出生,卒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在唐代这一时段内,南京时称为上元。从研究白居易年谱的各个版本来看(其中首推古典文学家顾学颉整理的版本具有权威性),白居易没有到过南京,那么,把白居易诗句“乱山深处云居路,共踏山行独惜春”认定为是指歌咏南京云居寺,就值得怀疑。
当然,也有个别人认为白居易到过南京。白居易《题谢公东山障子》中诗句“唯有风流谢安石,拂衣携妓入东山。”里的“东山”即指现在江宁东山镇的“东山”。从这个观点可以推测出:白居易来过南京东山。
“东山”这个山名或地名,在全国有若干处。单是与东晋宰相谢安有密切关系的东山就有几处:一是谢安的祖籍河南太康(东晋陈郡阳夏)的东山;二是他的家乡浙江绍兴(东晋会稽郡)上虞的东山;三是在浙江临安县西咸淳;四就是江宁的东山。
如果根据此诗来判定白居易来过南京或江宁,甚至去过云居寺,那么也是不能成立的。白居易在长庆二年至四年(822~824年)任杭州刺史。这时他的好朋友元稹在今天的绍兴任越州刺史,元、白二人不但频频唱和,而且常相过从。白居易《郡中闲独寄微之及崔湖州》云:“苹州会面知何日,镜水离心又一春。”此句意为与元稹在越州分别又一年了。这一期间的诗作还有:《宿云门寺》《题谢公东山障子》等,说明白居易到过的东山应该是浙江绍兴上虞的东山。
三是诗句“乱山深处云居路,共踏山行独惜春”出自白居易的《游云居山寺赠穆三十六地主》。多数学者认为此诗作于元和二年(807年),当时,白居易36岁,由周至尉调充京兆府考官。唐朝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把长安所在的雍州改为京兆府,治所在万年(今陕西西安市)。而巧合的是,西安(古称长安)市玉祥门附近有座寺庙叫安庆寺,为昔日唐长安城太极宫所在地,因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故改称云居寺。《西安府志》记载云居寺“其台基于唐,创于宋,屡葺于明”。现存的云居寺殿宇保持着宋代“硬山式”建筑形式,尤其是卧佛殿内卧佛塑像堪称明代塑像珍品。诗人在这一年游览云居寺,写下此诗,很有这种可能。
综上,白居易的诗,是吟咏南京现在的云居寺,显然还没有足够的资料佐证它。另外,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地方有云居寺,从研究白居易的各种年谱上可以看出,也没有提到白居易到过这些地方,更谈不上到过这些地方的云居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