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时期南京四大著名影院(刊发2022年5月4日《金陵晚报》老南京版)

(2022-05-05 12:54:40)
标签:

原创

造句练习

分类: 散文
民国时期南京四大著名影院(刊发2022年5月4日《金陵晚报》老南京版)

民国时期南京四大著名影院 

        在民国首都南京有很多戏院,有大华大戏院、新都大戏院、世界大戏院、首都大戏院、新光大戏院、中央大戏院、国民大戏院、明星大戏院、南京大戏院等等,其中,前四家大戏院并称为民国首都南京四大著名影院。

大华大戏院

大华大戏院位于中山南路67号,始建于1934年,由杨廷宝主持设计、美籍华人司徒英铨筹资、上海建华建筑公司负责建造,其“设计风格向装饰艺术和现代建筑形式发展”,当时约1800个软席座位,有冷暖供应设备,是民国时期南京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一家戏院,其外立面采用西洋门脸,内部装饰呈传统宫廷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双层建筑,它还具有完善的建筑声学特色,是现代综合性商业地产在民国年间的萌芽体现,代表着当时建筑界的最高水准,成为时代的经典之作而载入史册。

1936年5月29日开业,以放映进口影片为主,首映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出品、银幕风流小生罗伯泰勒主演的歌舞片《百老汇旋律》(中文译名《百鸟朝凤》),引起全城轰动。当年放映好莱坞大片《泰山历险记》盛况一时,最高票价可达大洋二元,最低票价也要大洋六角,很快成为首都社会名流、达官贵人交际来往的娱乐场所,当时众多戏曲名角儿都曾在此登台献艺。开业不久,京剧大师梅兰芳、刘连荣携《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名剧来此赈灾义演,在梅兰芳不收分文的义举感召下,人们纷纷争相购买演出门票,筹集了不少捐款,感人场景一时传为佳话。

南京沦陷后,戏院先由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日侨池村照信及箫一诚组建大华戏院投资公司,把持经营,专映日片。1943年改由“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直营。

1945年,民国政府收回戏院,整修后恢复营业,1949年2月,改称大华电影院。1950年,戏院由第三野战军文化部管辖,改名军人电影院,次年,大型歌剧《碧海红旗》在此上演,开启了大华红色舞台剧的历史。1959年,戏院交回地方,复名大华电影院。1966年,改名东方红影剧院。1972年3月,再复名“大华电影院”。戏院经过多次维修改造,最后一次维修改造开始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大华电影院经3年修旧如旧,重新开始商业运作,并改回原名大华大戏院。

新都大戏院

新都大戏院位于中山路82号,始建于1934年,1936年建成开业,由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外观简洁美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上楼下座位数共1500个,除观众大厅外,还设有高级包厢、酒吧、客厅等,放映机、发音机、吸音纸板均从美国进口,设备设施均为当时国内顶级,图像、音质和吸音效果极为完美,还首家安装有从美国订购的最新款“福利安”冷气机,在当时的中国只此一家,是民国时期南京乃至全国最时尚知名的娱乐消费场所。

1936年底,新都大戏院获得联美之《罗愁绮惧》在全国优先献映权,打破了外片首先在沪首映之旧历。

南京沦陷后,戏院被日侨池村照信霸占,将它划入的“日人街”范围,并改名为“东和剧场”,1943年,改由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直营,专门放映日本影片,成为日军和日侨的专用娱乐场所及政治集会地。抗战胜利后,新都大戏院改名胜利电影院。除了电影,胜利电影院还举办过话剧、戏曲、甚至小型交响乐团等演出。

1986年,胜利电影院成为南京第一批实现"五化"(放映座机化、光源氙灯化、观众座椅软席化、调温冷气化、还音立体化)的专业影院之一。2004年10月,胜利电影院与左邻右舍一起被拆除,并在其旧址上开始兴建德基广场二期工程,在德基广场二期面向中山路德主要入口出前,按1:1比例恢复胜利电影院的门脸,与当年李锦沛的设计一致,这个“门脸”与德基广场主建筑并不相连,市民可以穿过胜利电影院的门脸进入德基广场,从民国建筑穿越到现代建筑,形成非常有趣的时空体验,那熟悉的立面倒也能勾起“老南京”怀旧心绪。

世界大戏院

世界大戏院位于新街口中山路51号巷内,紧邻管家桥,1929年10月建成开业,为半斧形双层楼房,座位900多个,最初名叫南京大戏院,因上海、扬州等地已有同名戏院而改称世界大戏院,以放映上乘的外国影片为主,1930年开始放映有声电影,试映的《顽皮的爹爹》是南京首次放映的有声电影,轰动一时,后争得了上海华达电影公司的影片首映权。

1934年1月,为来南京拍摄描写东北义勇军抗敌影片《白山黑水美人心》,大明星胡蝶等人,到世界大戏院表演,引起追星族的狂热追捧。世界大戏院将抗日影片接连放映,戏院选择《血染卢沟桥》《我们的故乡》《警号》三大爱国影片一同播出,并专门减低票价供观众观看。1947年底,白杨、舒绣文等影星来到世界大戏院,为他们主演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作首映宣传。

1985年延安剧场连续23天放映探索片《海滩》,连映21天放映《一个和八个》,广受好评。1988年上映电影《莫斯科保卫战》,连续放映62天,观众达30万人次。梅兰芳、吕玉堃、郎咸芬、沈小梅、马金凤、筱水招等大艺术家曾在此登台。

该戏院屡次更名,1938年,改称国际剧场;1951年,易名世界剧场;1966年,改为延安剧场;1976年,改名延安影剧院;1989年,更名延安艺术影剧院。世界大戏院分别于1972、1980、2001年进行翻修改造,尤其是2001年,为迎接在南京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有关部门投资千万元对该剧场实施大规模改造,并恢复了世界大戏院原名,改造后的这座现代化、高标准的剧场为三层六厅结构,充满现代感和浪漫气息,并达到国际大型演出要求水平,曾在南京演艺市场掀起过多次历史高潮。2002年10月,世界大戏院改建集餐饮歌厅一体的夜总会。2006年,世界大戏院被拆除,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首都大戏院

首都大戏院是民国时期南京建立的第二座影院,位于夫子庙贡院街84号,系张甫还等官僚于1927年投巨资创办,在当年属建筑时间最长,投资最大的豪华型戏院,由时年33岁的建筑设计师黄檀甫设计,黄檀甫之前曾参与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建设。戏院于1931年2月建成,坐北朝南,左右对称,从外观上看高三层,平顶,属于西方现代派建筑,是当时公共文化建筑的优秀代表,是把电影从室外引到室内放映的中国第一批影院之一,是从低端娱乐剧场向高端剧场转折的历史见证,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影院,是第一轮实现影片放映的影院。楼上下共设有1357个观众席,其规模在当时南京首屈一指。开业时,还在当时的《中央日报》上刊发了“首都最堂皇的剧场,东方最富丽的天国”广告语。开始时,所映影片多为无声,后取得“联华”和“明星”两家影业公司的首播权,故营业收入为南京影院业收入之颠。民国年间,这里时常放映国产大片和进口新片,吸引了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平民百姓等各阶层人士频频光临,曾首映过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新女性》等影片,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纷纷莅临观影。1937年底,南京沦陷后,戏院被日侨霸占,后由日本人组建的伪“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直营,并更名中华戏院。1945年,民国政府收回,恢复原名首都大戏院。

1949年南京解放后,首都大戏院更名为“解放电影院” ,后又改称解放艺术电影院,专门放映具有探索性和市场化的“大片”,影院还曾邀请著名导演谢晋来该院与影迷互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放电影院是南京人最爱去的影院之一。2005年,解放电影院停业。2014年,首都大戏院按照民国时老照片和南京档案馆中的历史档案恢复原貌。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8月9日起,上述四家大戏院陆续举行募捐公演田汉创作的话剧《卢沟桥》,并将全部的募捐款用于慰劳前方的将士,该片在当时的首都各界受到热烈欢迎,播放时观众云集,极大地推动了爱国主义运动的开展,首都大戏院还上演《乱世英杰》作为特别响应,颇受市民欢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