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甸妇女解放晚报”

(2006-08-01 11:56:09)
今年的七月对我真是“黑色”的……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要完成一篇论文而颇不顺遂。必须在某日前交稿而终不能完成,申请推迟,然后带着推迟的歉疚出差,那个滋味,可真不好受。
最离谱的是,差点误了出差云南的班机,要早六点零五分到,我六点一刻才从梦中醒来,往窗外一瞅,天亮得令我绝望。该死的手机!我居然昨晚上了静音,闹钟也没上对!《北京文学》的编辑打来电话,已急得冒烟:“你在哪呐?”“我……我还没起……”如果他的手臂足够长,我的腮恐怕难保无虞。
以史无前例的迅速,七点赶到2号航站楼,老关手握登机牌,气得直翻白眼。啥也别说了,赶快验包,登机,没脸到后头看望诸位师友了。到了昆明,同行者纷纷表示:他们最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如此对待生活而不受惩罚,居然也囫囵着和他们来到了春城!
然后就是开心的七日。惭愧,第一次来云南,什么都新鲜。据说走的线路十分稀有:瑞丽-缅甸-腾冲,很有意思。
缅甸去了木姐、南坎、蛮坎。市容乏善可陈,正是雨季,道路泥泞颠簸。但很真实。据导游说,缅甸国贫民富,百姓税低,国家无力修路。国民有钱便做两件事:盖学校,修寺庙。每村都有寺庙,庙之好坏可见村之贫富。佛教是缅甸国教,男子只有当过和尚,才能在社会上堂正立身。据说此国男尊女卑,女子生儿育女,干活养家,回家还要给夫君做饭洗衣。夫君呢,可以无事到处闲逛,喝酒,饿了回家,老婆粥饭若不称意,便可随意打骂。拜佛时,男在前,女在后。缅甸有四阶层:第一僧侣,第二男人,第三女人,第四尼姑。我们在金鹿寺入乡随俗拜了佛——脱鞋在大殿外,赤脚进来,男在前,女在后,拜了拜。据说7至9月(是吗?记不清了)正是佛教的“关门节”,国民不可结婚、娱乐,都要省思灵魂。一些平民到寺庙里做义工以为荣幸。和尚的饭菜即是女义工们做的。看到了一些眉清目秀的小和尚,一臂赤在外,披着绛红的僧袍走过来,打着伞,抱着书,神情安详。心想这就是将来无所事事酗酒打老婆的丈夫们吗?经历过如此静修佛理的精神生活的男子,怎么会是那样的呢?夸张吧?谣言吧?无论如何,生活和人性,都是琢磨不透的。
后至南坎的中心寺庙,庙中大佛经过了二战时日军空袭,周围所有建筑均坍,唯它无恙,因此而名,香火大旺。此寺女尼看管,所谓“社会地位最低下者”。果然,从小女孩,到中年女尼,眼神里都有挥之不去的抑郁羞惭。禅房低矮,窗外油毡上晾着米饭,不知何用。她们的饭食自理,恐怕也缺钱,否则不会对我惭笑着,指指窗前的钱罐。(男僧断不会如此的,他们是高傲的。)我轻轻放了几块纸币,心想她们的世界是怎样的呢?只有祈祷自己往生不为女人、不为尼姑,并承认自己眼前的痛苦,乃是因为前生造孽吗?也许只有这样,她们才能平静接受自己的放逐罢?
缅甸的佛像常建在露天,蛮坎的大卧佛远远侧躺在绿树丛中,足有百米来长。坐佛面对小巧平原、良田千顷,硕大的体格令人敬畏。可惜右眼被蜜蜂做了窝,像是眼珠冒出,让我想起木心解释他何以无法信仰宗教的那篇《圆光》。
后至缅甸民族风情园一游,见到布岛族的“长颈遗民”,一位项上残留着二十多层沉重项圈的五十岁女子。她的颈子有普通人两倍多长,但不可卸下颈圈,卸则颈不能支头,两三日必死——过去此族男人就是这样处罚他的不忠的妻子的。缅甸现在已禁止这个民族的“套圈”习俗,现在还残剩20余位这样的女子,成为了当地观光项目(!)。过去,布岛族女子虽受此习俗之酷刑,但仍要下田,织布,生儿育女,侍奉丈夫,如第一胎不能生子,则丈夫可随意再娶。缅甸至今可以一夫多妻。此趟行程,让吾女同胞深感己身之幸和缅女之不幸——然并未得到求证,只是听缅甸的傣族导游讲起,真希望这只是个残酷的传奇而已。如果不是传奇呢?“咱来这儿办份《缅甸妇女解放晚报》吧。”佛祖啊,您怎能容忍这几个中国女子如此妄言呢?
(以上所述,均为眼见与道听,无任何参考资料,错谬之处恳请博友指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