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物质之美:清代蜜蜡单珠子。草堂藏品。古代崇尚黄色,起源于敬土思想,五行中属土,为中央土。后来黄色成为丰收、明亮、温暖的象征。我最喜欢的教育本色。
1、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
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的自我修炼,而不是去研究怎样教育孩子。
托尔斯泰曾一针见血地说,“人们常常想用发现别人的缺点来表现自己,但他们用这种方式表明的只是他们的无能,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2、教育者的出路。
教育者有三条出路:一是研究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偶像,让学生崇拜自己;二是研究如何教得更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三是研究如何组织学生自己学,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出路。而第一者也许会成为名师,第二者有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而第三者将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3、不同的粮食培养不同的心肠。
不同年代的人的精神粮食是不一样的,“吃”的东西不同,内在的道德结构与时代担当往往也就不同。
其实,读书时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不必大肆倡导,会读,自然就爱读,怎么倡导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个人比较偏向于读经典的老书,因为每一本老书在时间的淘洗下都是独一无二的,闪烁着悠长生命所充盈的灵光。
很多时候,选书、藏书比读书本身更重要,一屋子的垃圾书让人内心混乱,而书架上每一套书都是美轮美奂的,也许不必多,却可以让人内心清晰、亮堂、高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