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物质之美:明清老料海南黄花梨镇尺,余从赵朴老墨宝选“一知己”三字为之命名。乾坤一草堂出品
1、以新的方式看世界。
丰子恺在《艺术趣味》一书中,倡导在青少年中普及与美相关的不同物质,从而使青少年养成芬芳悱恻之怀、光明磊落之心,而成为为可敬可爱之人。
“教育物质”概念的提出,是将未知的事物具体化,将理念、感情、价值观实体化,倡导世人“跳出教育看教育”,以一个崭新的方式看世界,以文化之高度,将教育做到极致之处。
2、万物皆有灵。
在国学中,具有文化内涵的古物是一个独立的分支,所涉及的古物,如金石、美玉、字画、木器、古书、均可以理解为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物质。
在三岛由纪夫的《金阁寺》中,提到过一种神灵叫“付丧神”,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会凌驾于物体之上,历时百年后,物体形态就有了灵气,这时已经不是原来的物体了,而是时间的一种“凝结体”,是有灵魂的,是与人的生命相互滋养的。
3、教师的自我发现之阶梯。
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发现自己?一般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本我,即教师开始熟悉怎么教,从教育理论中走向实践,一般至少需要三年或者四年;
第二阶段是超我,研究如何讲解得更加精彩、吸引人,并更能让学生接受,这里隐含了创新性,教师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第三阶段是真我,教会学生怎么学,逐步换位到学生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状态;
第四阶段是无我,就是放下自我,把所有的智慧集中到如何组织学生自己学,教中无我。
4、课程是一种文化产品。
以课程育人,是中国基础教育与世界基础教育并轨的交叉点。换言之,现代学校应当具备生产、研发、执行课程的综合能力。课程才是学校真正的文化产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