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真写字——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
黄永玉大师说,我看过李叔同写字,他写字很慢,一上午才写一条。一条大概就50多个字吧,他写了一个上午,知道这样的细节,我心里就有谱,李叔同的字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他不是练字而是炼心,每个字都很凝练、很静。(林格按:当然,这也成为我鉴别弘一法师书法作品真伪的秘诀之一。有人说弘一法师的字是近现代书画大师中鉴别难度最大的,伪作也是最多的,其实不然,以静心待静心,即可一目了然。)
我想,唯一不过时的学习方法正是这两个字——练心,通过认真写字,重建人的内心秩序,从而生发出自主的能力,自主稳健的文化品格。
2、小的,就是大的,大的,就是小的。
获利非罪,利如水,总向低处流,因此需要不断挖掘、积累,终成湖泊,从而利益蔚然。凡急功近利者,即使一时投机赢满,终归蒸发而复归大海,因为没有足够的“格局”来承装。
这,正如培养一个人的人格,人格乃“人生格局”,格局不够大,纵然才华横溢,必然“伤仲永”,而培养人格从点滴小习惯始。
3、教育的意象——养成教育的具体化
中国文化讲究一种意象。意象在《说文解字》中有了很清楚的解释,意,就是“从心从音,音示言语,以己之心,察人之言语,便足以推知人之心志何若”,重在人心。象,则是出于“在天为象,在地成形”,象是将天地都包括在内,因此“意象”就是人与自然的对话。
在养成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发现、精选甚至创造出诸多意象的载体,从而实现养人养心的最终教育目的。
换言之,任何一种教育物质,首先是一种意象的载体,通过这种美的载体沟通人与自然。比如佛珠,应当就是这样一种载体,觉真和尚说,带佛珠不仅仅是佛教徒的专利,选择一串珠子,佩于己身,是“提醒自己是一个好人,怎能有如此的恶念呢?”。当然我们还可以这样认为,佛教也是养成教育的一种,佛经《中阿含经》中云:所蓄物可资身进道者,即是增长善法之具,教育需要物质来实现之,也是打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必然选择。


乾坤一草堂教育物质之美:藏传辽金老南红瓜项链,配老紫檀珠,南红为我国独有的“赤玉”,文化内涵深厚,质地温润,体如凝脂,具有不可替代的物质教化功能。老南红到乾隆时期已经绝产,所见者均为汉代到清中期之传世之品。市面上所见新南红非能相提并论。
4、好的东西是纯粹的东西。
教育物质美学原理是,好的东西是纯粹的东西,一流的东西才能培育高尚心灵。
美育的核心是心灵,只有美,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方可提升心灵之品质,人格之质量。
好的物质载体,必须满足以下五个要求:一是纯粹性,色泽干净,简单直观,给人以深刻印象。二是技术性。“功夫”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审美特性,没有“功夫”,难以让人赞叹。三、材料独一无二。四、超然。超然于俗世普通品。五、唯美。无论如何,一幅艺术品所展现出来的视觉效果首先应是美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