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格
林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45
  • 关注人气:5,3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90):人格是怎样养成的?

(2013-05-31 18:01:27)
标签:

教育价值观

教育理念

林格

教育

    

    1、人格是怎样养成的?

    杯子是人格,水是人的才能、知识、财富。如果“杯子”不认真做好,再多再好的“水”又能怎样?换言之,没有德性的充分准备,再多的知识和财富即使一时装上了也藏不住、用不了,会溢出去。

    做杯子,最为重要的是,坚固,宽广,大气,正如人的人格之伟岸。人格的培养,在实践中,除了为师者自身的道德影响,还有积极情感、文化气质与良好习惯的三大养成。

      

        2、不学诗,无以言。

    上周与马大平老师谈到“诗教”,诗歌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当代的诗歌,还有经常被忽略的外国诗歌,对人的美好情感和语言美感的培育,超过了任何文学形式。我和马老师还回忆了我初中时期,如何不经意间接受雪莱、普希金、泰戈尔、艾略特、但丁的影响,特别是泰戈尔,让我终身受益。

    林格小杂感(190):人格是怎样养成的?

林格小杂感(190):人格是怎样养成的?

林格小杂感(190):人格是怎样养成的?

乾坤一草堂——中国教育会馆北京馆教育物质鉴赏与收藏:泰戈尔作品集10卷全,1961年布面特印本(印数100),冰心、郑振铎等译,徐悲鸿插图。

   

    3、当前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

    文化底蕴的沉淀与积累,是当前中国教育内涵发展的瓶颈问题。

    而文化底蕴的获得,起点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积极态度。马未都先生说,无论如何,依旧“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是因为这个大海,就是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历史与文化,就是我们逝去的和健在的民族与信仰,尽管我们今天的社会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困境,但我们的民族依然乐观,依然前行,在不满中寻求满意,在苦难中追求幸福。

    具体而言,一个人文化底蕴的来源和培育,其过程往往是对艺术品、对美的物质的一种向往和拥有。其中包括:审美表现和精神享受,提升品位,陶冶气质,培育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引导人们向历史深处走去,向内心深处走去。只要其中一点实现了,可以说就实现了自我教育的价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