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160):教育的温度

(2012-12-30 22:51:13)
标签:

教育

教育价值观

林格

家庭教育

    1、上有温度的课。

    重新审视我12年来的听课笔记,小计732堂,涵盖中小学所有年级和所有学科,以及相当一部分校本课程的课堂。

    每次去听课,首先让我自然敏感的是这堂课的“温度”,有的很寒冷,有的过于狂热,都让学生陷于一种不自然、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只有适宜的温度,才使得我们的学生如沐春风。

    这里所说的适宜的温度实际上就是指人的温度(即37度),37度的课堂是一种已经将教师的人格溶解在其中的常态课堂。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才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而是忘我的“在学习”,没有人愿意在一种被迫“受教育”的氛围下存在。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人格的“在场”就显得尤为重要。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演讲中这样说道:任何学科的一般原理,大家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书本而知之,可是细节、色彩、口吻、氛围、生气,使得一门学科融入我们血脉的那股生机,凡此种种都要从师长那里把捉,因为学科已经在他们身上获得了生命。也就是说,教师人格的“在场”,实质上就是以自己的状态唤醒学生的状态,以自己的灵魂唤醒学生的灵魂。

    一言以蔽之,教师的全部力量在于温度——说有温度的话,写有温度的字,上有温度的课,做有温度的教育。在信息化时代,获得知识已经不难,难的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情感和精神让知识活化、透化、深化,最终转化为学生身上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文化底蕴、良好习惯、强大内心等。

    林格小杂感(160):教育的温度

  养成之教育物质:清中期小叶紫檀精制小方桌(28.5厘米见方*21.3厘米),有着美丽的包浆和适宜的温度。

 

    2、卓越教师的三个习惯。

    教师是一个职业,同时也是一个精神内涵要求极高的职业。在过去,强调这一点似乎是没有意义的。未来5年到10年,大量平庸的教师将被淘汰出局,而其他行业优秀的人才将进入教育行业。此际,谈这个话题就不那么“不合时宜”了。

    在我看来,教师从优秀迈向卓越,无非是培养三个精神习惯:

    一是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周国平先生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转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

    二是感悟与反思的习惯。感悟使自己“向内看”,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反思使自己充满智慧,反思是人获得智慧的唯一途径。

    三是审美与创造的习惯。 审美,是对生活和大自然的敬重和欣赏。创造是对美的表达和发挥。这两个精神习惯,可以帮助我们抵达心灵的盈满境界。

    林格小杂感(160):教育的温度
    养成之教育物质:林语堂先生字幅“文章可幽然,做事须认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