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自己的王。
在这个外在动荡的世界里,谁能先静下来,谁就是自己的王,而不管你是什么职务、是否拥有怎样的声名。静心了,则无论外在如何变幻,这个世界就是静的。
因为,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说到底心性才是万事万物的本质。我们都应当回归到心灵深处。回归心灵深处,说起来简单,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彻底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摸自己的内心生命,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就教育而言,静心才是最大的智慧。回归教育的纯真,就是以自己的平静心情,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对于教育者来说,更需要静心、收心,需要控制情绪,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得令人生厌。以平静之心面对孩子,坚守教育纯真,孩子的成长空间才能得以充分拓展。

清供:和田玉墨床。心如止水,玉韵安好。王字加一点,就是玉。
2、价值观。
看《一九四二》影片,其中传教士对牧师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为什么上帝总是失败,而魔鬼总是胜利?可我们还要这个上帝做什么?冯小刚、刘震云也许没完全想明白,也许故意不回答,总之没能回答好。其实答案应当是:人在困难、挑战、灾难面前,“爱”可以帮助我们,唯有“爱”才是真正的上帝。是爱让我们拥有尊严。
昨天与一位心理学者谈到,为什么那么多人自杀,真的不是因为所谓的心理障碍,在这个时代,人的绝望,往往是因为灵魂层面出现了空洞和迷茫,找不到生命的价值性,找不到生活的信念。我不迷信心理学,主要原因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心理学是解决不了的。
和徐斌校长谈鄂尔多斯的民间信贷危机。民间信贷危机的核心问题仍然是价值性问题。只有尽快转变价值观,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对于整个鄂尔多斯乃至全国,其实都值得深思。而价值观的重建,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从而生成一个操作的体系与平台。未来的中国,价值观是真正的王。中国教育改革也是一样的,其核心问题的是价值观的重构问题。
3、木的空间与物的思想。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木头仅仅是材料而已,但在设计师和创造家的眼中,它们是树的语言,是树的生命的另外一种发展形式,是可以被倾听的灵魂。我正在设计的学校教师学术空间,灵感正是来自于树的生长逻辑,让这个生长逻辑继续在木的空间里延伸,如此而已。
最近读《传家——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其中的静谧与美好,触动了我的心弦。不仅仅是木啊,实际上所有的物,都有生命,都在呼吸。生活的某一种意义,就是与物对话,在他们的思想中寻找自己的存在。天地有大美。

木的空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