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在握,则百事可做。
万物因道生,得者自通灵。
其实做什么事情,都要有“道”在手里,否则做得再好,也是会后悔的,钱挣得太多迟早也是要还的,事情做得再大也迟早要倒塌的。
这里的“道”并非道德经的道,而是正心、正意、正行,所谓“大道直行”也。
做教育的“道”,在于“真为了”,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的未来三十年。道在握,哪怕一开始也是为了生活为了生存甚至为了私己的情绪,但先发展后完善,终有一天可以大成。
近日偶然前往安徽肥东圣泉中学考察学习,与胜权校长的深度交流,让我感受到了这所将近达到14000学生的中学,简朴而大气,恢宏而生动……这里是有“道”的。

于右任题写给章士钊的对联真迹:高山仰豪气,深宅养灵根(书房妙品,该品2012春季拍卖以101万元拍成)
2、真教育,假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诚然,真教育用心,假教育用脑,用心了就不用脑了,真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是潜移默化的,即如夏花之灿烂,犹如冬雪之晶莹。
事实上,假教育就像一枚坏的种子,种在孩子心田里,会害孩子一生。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
3、教育在教育之外。
近日将出版我的一本新书:《教育在教育之外》。
对于“教育在教育之外”这个命题,我情有独钟,试举例子:
(1)会生活就会做教育。
相对于学习教育理论而言,教育者热爱生活和学会做人,更加重要。
教育并非是一个玄妙高深的概念,而是一个人人都可以触摸到的生活具体,它就存在于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一位教师或者一位家长,只要会做人、会生活,他就会做教育。
教育上有一个词语叫“通达”,真正的教育者都是通达的,他能够将教育的理论“化”掉,转化为一种状态和气场,他站在那里,他自己本身就是教育,不教而教。换言之,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而不是执著于“教”。
教育之法,法无定法,如何做到手中无剑心中也无剑,答案就是:教育就在教育之外。
(2)教育的极致是文化。
一切文物都是民族文化血脉的传承,但线装古籍是所有文物中最为厚重的,因为她是唯一将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四合一的文物。
当然,当今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能称得上是“善本”的线装古籍更是屈指可数,稀缺性可见一斑。但我还是建议真正的教育者应当触摸、阅读、珍藏几本自己心仪的古籍善本,在故纸温暖中去寻找自我,生成厚重的文化底气,是其他任何学习都无法达到的。





《家有藏书始富贵》之010:1952年荣宝斋木板水印《齐白石画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项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