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小杂感(94):林格的格

(2012-04-30 00:38:12)
标签:

教育

 
    1、什么是有价值的?
    关于价值观,马未都说,一个名牌的手包,其物质价值不足千元,却要卖几万元卖的是其品牌的价值,这就是无形大于有形;一个苹果iPad几千项专利,卖不过一副潘家园的手把核桃,这就是文化大于科技。意味深长的话语,这两个“大于”揭示了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值得深思。
    今天到一位老朋友那里看老榆木家具,遇见新加坡的一位朋友,他是新搬到屯三里的,他说他就喜欢老的实木家具,因为这些家具的背后是文化,西方的一切品牌包括家具中的品牌则是奢侈生活的象征而已,缺乏玩味的乐趣。
    不同的人的眼里,价值观是不同的,不可强求,要多加包容,但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精神主张。
   
 
    2、玉树临风。
    或许是命里缺木,我的名字中有很多的木,且对一切木器天生具有一种独特的敏感,似乎能从中能领会到生命的年轮与呼吸。最好的木料是海南黄花梨,百年树人,十年树木,而黄花梨是需要几百年才能长成的,不比树人容易,而海黄中的树芯海南人称之为“格”,林格的格,格物致知的格,近日得一根清中晚期黄花梨首杖,把玩起来意趣盎然。
    林格小杂感(94):林格的格

   
    3、德育的起点:我要做个好人。
    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既禁锢了中国的文化价值系统(起着中心控制作用),又切实有效地解决了人与人、人和社会之间的稳定性,难怪很多人说,成也夫子,败也夫子。
    在孔子的思想中,没有任何争议的是“三达德”中的“仁”字,也就是“倡导做一个好人”的基本道德理想,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个“仁”,有人理解为果仁、脑仁的仁,颇有意思,也就是为人之“核心”罢。当前德育的问题,也可以从孔子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得到启迪,唤醒学生“我欲仁”的良知与冲动,应该是实现德育有效性的途径之一,也是德育的逻辑起点和具体抓手。
    在我收集的传世典藏专题《中国智慧——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8部书》,有一套几乎可以称之极品的《宋刊论语注疏》,原本在日本皇宫,该书由张元济先生于1929年影印后遇火灾片子毁掉再也没有再版,开本33.5*22.2CM,一函五巨册,上等白纸接近白绵纸,手感舒服,应当是历代《论语》中最好的本子了,各大型图书馆均不具。
    林格小杂感(94):林格的格

林格小杂感(94):林格的格

林格小杂感(94):林格的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