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世典藏之粟夫寿山巧色朱砂石雕“双鼠”钮印章:真水无香
一、顺应生命真意。
教育,当回归生命原点,顺应生命真意,正如滋养生命的水,视之无色,嗅之无香,然而却源远流长……教育当如真水无香,润泽众生而无虚妄无分别无为而为,静待生命之花自然开展。
生命是神奇的,是造化的完美,不可过于雕琢,而应当自然生长。教育的进入,对于生命来说,其实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伟大的教育者总是能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理解生命,以至顺应生命的流动韵律以及发展规律,激扬生命的价值和潜在能量。
二、教育当如呼吸一样自然。
感觉到呼吸不自然了,就是“感冒”了。教育的力量在于受教育者并没有感觉到教育的存在,而又能在“商量”中把自身的能量传递给另外一个生命之中,使之心灵更加富有和自由。知识和经验只是传递能量的载体,而非教育的目的,多少人本末倒置,就有多少孩子的生命自然受到干扰或者破坏。
人的学习是一种本能,我们是教不会的,也可以说是天教的。比如吃饭,可以教孩子吃饭,但吃饭的核心部分(如何咽下去),我们是无能为力的,真正的生命更新是自主的,而非教会的。在吃饭的问题上,我们能做的是引导,是协助,是激励。
三、我的教育理想。
人的强大是内心的强大。内心的“强大”恰恰是柔软的、感恩的、善良的,因为内心柔软才能抵御外力的冲击和打击。而“坚强”的内心看起来坚强,实际上很脆弱,不易求得自在、幸福、完全的精神力量。我的教育理想是培养具有强大内心的人。
四、习惯如钉。
培养具有强大内心的人,有一个方法就是培养习惯,通过培养习惯来完善一个人的内心秩序。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一部分,是抓手。但习惯就像一枚钉子,没有锤子和人的力量,钉子很难打进墙内,因此,为了习惯而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无效的,甚至有负面作用,因为有可能控制人的大脑。真正的养成教育是构建“道”、“法”、术”的理论实践体系,道在顺应生命发展之规律,养“心”为上。
新时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理论实践体系,也是中国教育内涵改革整体解决方案,不仅仅是培养习惯。其实践体系包括课堂、习惯、教师发展、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等五大板块。抓住其中一个作为阶段突破口,做到底,做到位,是当前学校发展的关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