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小杂感(13):基础差的学生才能培养出教育家

标签:
教育家杂感林格精神力量格局 |
林格/文
教育家一定会以自己活化了的、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问题家常里短地叙述清楚,使人信服。这种深入浅出实际上是一种处理井深井宽的深厚功力。
另外,教育家必须具有可读性,可读性并非高深莫测,而是:
一是,要让人能够理解你。能够读懂。
二是,要有丰富的内涵,而且要有一定含蓄性,让人觉得你这个人有趣且丰富,“阅读”你后深有收获,而不是一滩浅水,一望而知深浅,一览无余。
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内心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并且求得真知,彻底弄懂一些问题。他们对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很多人企图成为教育家,在没有成为教育家之前,先有了一身的孤傲、愤世嫉俗等毛病。其实,大多数教育家都是内外谦逊、礼貌的,而且“心平气和、与人为善、实事求是”。但,通常而言,教育家在精神世界里需要经验苦难。
而我,最多算一个教育界的跑龙套的。如果说愿意做一些事情,只是起到了一点“水”的作用:就是,社会上有很多水泥、沙子、石头,水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为“实用”,为“混凝土”,“水”最后会挥发掉,大家不再记得。所以,有人说,我是教师的教师,学生的学生……
我很欣赏这样三句话:
1、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点。
2、我爱躺在夜晚的草地上仰望星宿,但我自己不愿做星宿。
3、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而不是通过努力能立即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