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到最佳
——听林格报告有感
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董志英
听了林格教授的报告,作为一线的教师,我感到了“创建生命课堂”的重要性。学生的成绩好不好,80%决定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让学生以大量的活动获得透彻的知识;注重结构教学,活化教材,让情感渗透于课堂;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跟着上课”,即被动地听、记,表现为“无兴趣”;较好的一部分为“懂记想上课”,在记忆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善于雷击经验,属于“有兴趣”;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属于“联想上课”: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表现为“热爱学习”。而像“酷爱学习”的“多得上课”以及“痴迷学习”的“专得学习”就几乎是空白。这说明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是继续提高自身素质,紧跟课改的步伐,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学习,会思考,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目前,我在新教材的教学中,积极创建“有生命的课堂”,通过自学,学生能掌握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通过对提出的问题,思考、讨论、互补、完善,学生加深了印象,更好地理解;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既不能过易也不能过难。太容易了,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太难了超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不会使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反而会挫伤他们学习的信心。遇到浅显的,要善于深刻挖掘,把浅的引导课,使学生感到不“乏味”;遇到深奥的,要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去阐述,把深的引导浅,使学生感到不“棘手”。在提问题的时候,必须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经过思考可以得出完整答案的问题。对于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问题,教师不应简单地做注入式的解答,而要及时抓住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做出正确的解答。并且启发学生分析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不是教师硬塞给他们的。理解了知识,掌握的也就牢固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使学生学好功课的先决条件,但绝不能认为有了积极性,领会全部教材就有了完全的保证。为了使学生的积极性保持稳定,还需要教师按照认记改的规律组织教学。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研究的问题上,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一定的方向性。对学有创见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有利于鼓励学生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总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状态调到“最佳”。让学生感受具有“生命力”的课堂。不再感到学习是单调的,枯燥的,让学生跟着老师,天天都有好心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