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呵护孩子脆弱的自尊

标签:
杂谈 |
用心呵护孩子脆弱的自尊
在林教授讲解的新养成教育理念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林教授认为“教育是心灵的感应,并把人内心世界的结构比做‘自行车’——前轮是自信心,后轮是责任心,理想和目标是车把手,自尊心是这辆车的链条。没有链条车子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而教育的线索就是自尊心,教育必须从呵护人的自尊开始。”这里把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做为一切教育的线索,人自觉自悟的动力,如阳光一般照进人的心灵,使一切教育成为可能。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一直是崇尚“以师为尊,以师为上”的,而学生只能绝对的听从和服从。这不仅完全忽视了学生做为生命个体所具有的独立性、发展性和自主性,而且极大的遏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这样的教育状态下必然诞生紧张的师生关系、消极的学习状态和大打折扣的教育效果。而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下,把“一切为了学生”做为教育的核心,把学生做为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来对待。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
做为人,被尊重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即使是做为小学生的儿童也不例外。有一首歌唱的好“每一朵花都应该盛开,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这里的“宠爱”不是溺爱,而是指充分的理解和尊重。试想一个从小就不被尊重的个体,如何能维护脆弱的自尊以及学会尊重他人呢?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育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取得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做到充分尊重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呢?下面简单谈谈我的理解。
1.
2.伸出手来拥抱孩子的心灵。
做孩子最知心的朋友,但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秘密。鼓励孩子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但又在紧要关头向孩子施以援手。给孩子最大程度的信任,让孩子感觉到的你在乎。
3、敞开心胸包容孩子的过失。
没有人不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想做一个好孩子的。因此,用一颗包容的心来对待孩子的过失吧。要知道一个宽容的微笑、一个慈爱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远比大声的训斥、冷漠的责骂和恶意的讥讽来的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