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让孩子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暑假

(2009-08-05 09:52:46)
标签:

教育

校园

家长

公益组织

好习惯

来源:大连日报

主持人语


暑假到了,怎样让孩子过一个属于自己的暑假?这个话题又摆到了我们面前。名目繁多的假期辅导班令人生厌,可孩子中高考被落下怎么办?不参加各种补习班,可社会上又缺少适合孩子们参与的活动,难道就让孩子在家看电视、打游戏?不图孩子假期能学到多少东西,只图孩子平平安安。双职工家长的这种低级要求让我们感到黯然神伤。这一话题是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了。




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林格(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现代教育论丛》杂志编委、全国养成教育总课题组组长):
孩子的假期怎样安排才是合理的呢?希望家长能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童年。

1.放飞孩子。寒暑假是彻底属于孩子的日子,家长应学会放飞孩子。如果把各种学习班当作任务一样强加给孩子,等于剥夺了他们的童年。家长们试想一下,当你今天回想起来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童年记忆的话,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建议大家在这个假期里,可以尝试几个家庭组织到一起,到大自然中去,这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都能找到相互之间充分享受的快乐时光。如果孩子有某样特长或兴趣,家长还可以在孩子自主选择下,引导他们去接触与学习。2.大量阅读。缺乏阅读量是现在大部分中小学生的一个共同问题。所以在这一长假里,阅读自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主要是各种各样的课外书,而不是来来去去的学习资料。主动去接触和存储各种自然科学和文学方面知识是一个终身受用的好习惯。3.养成习惯。如果孩子在假期
里能在以上两方面都有投入和享受的话,那么他至少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是一件伟大的事情,它将成为孩子今后人生的发动机。

为什么孩子和家长都认为中高考有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压力?这是因为学生和家长是在应对中高考,而不是在利用中高考。要知道,那只是漫漫人生路上若干挑战中的一次挑战罢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在渐渐养成的一个个好习惯中,学会如何去克服它、超越它、利用它。


让有趣的活动充实孩子暑假


雷泓霈(河南开封市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教员):禁止组织集体补课,将时间还给孩子。这话说得多中听!但作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我倒要问一声:不让补课,两个月漫长时间,孩子又能干什么?家长在上班,无事可干的孩子能做的就是在家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有的家长怕孩子出事,还将孩子锁在家里。如果信马由缰让孩子走向社会交友,又有太多不稳定和不放心因素。所以为了健康和安全,家长才不得不将孩子送到暑假补习班。这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无奈选择。

记得我小时候,还经常参加青少年宫、社区组织的有趣文艺活动,如下棋、读书会、音乐班等。可现在这类公益组织哪还有呢?青少年宫之类机构都成了“培训班集中营”,很多服务青少年的公益组织都被“市场化涛声”淹没了。孩子们没有可去的地方,只能选择让暑假成为“第四学期”。

非常羡慕那些农村孩子,暑假到了,更多时间在田间跌打滚爬,割草,放羊,放牛,做饭等,还可以逮知了、和小伙伴们相约“偷”西瓜。空气是清新的,空间是开阔的,选择是丰富多彩的,情感是趣味横生的。这种货真价实的生活教育恰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大大提升了孩子适应生活、独立自主的能力。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权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这就需要多营造趣味假期,增强假期的玩乐性。学校和有关单位应组织孩子多开展一些有意义活动,如“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保护家乡文化遗产活动”等。


社会实习是孩子假期最适合的活动


宋殿友(大连市香炉礁街道干部):安排孩子过一个属于自己的假期,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难在家长攀比心理强,看到别人家孩子去辅导班学习,跟风心理就着急起来,非得辅导了才能觉得孩子的成绩提高了。不难的是,我们家长根据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应正确引导,列出暑假期间的日程活动计划,按计划分阶段酌情进行。比如,假期生活可分三个部分内容来安排度过:一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作业;二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锻炼身体;三是到社会上实习以丰富课外知识。当然还有更多项可以加以规划,不管怎么规划,到社会上实习,是孩子假期最适合最应该体会和实践的。不妨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性活动,或者去夏令营体验生活,也可随亲子旅游团去旅游,这样既放松了孩子的心情,又给孩子一个锻炼独立成长的机会,使孩子在增加实践增强素质能力的过程中打下基础。如果一味地把书本和孩子捆绑在一起,参加一些课外辅导班,效果会是什么样?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父母自然高兴,相反,父母还是很烦恼很痛苦。笔者也跟许多家长聊过,无论平时还是寒暑假期孩子参加辅导班学习,另一种原因是家长把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怕孩子整天看电视或上网玩游戏。

现如今,因为学分制的制约,使得家长认为孩子学习好是第一位的,至于孩子的自立能力、判断能力、办事能力等方面,都是次要的。真希望我们的家长能走出这个怪圈,使孩子增加点技能和实践经验是最好不过的了。


补课要兼顾孩子的休息与健康

杨红兵(江苏如东马塘中学语文组教员):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日前共同发出通知,要求把暑期时间还给学生,禁止组织集体补课、有偿补课。

从补课之风兴起之初,就决定了教育主管部门处于尴尬地位。当始作俑者发明了“恶补术”、并取得显著成效后,各地便纷纷效仿。职能部门此时人格就发生裂变,既要升学率,让教育来支撑政绩,又要对补课引发的民意给予回应,试图彰显素质教育引领作用。而人格裂变的岂止职能部门,在以分数定终身的考试模式下,家长的人格也随之异变:他们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呼吁让孩子学得轻松些、再轻松些,又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赢得特殊筹码。于是即便老师不补,家长也要追着补。在此怪圈中生存的家长、学生,谁还会去举报有偿补课?没有物证、人证,职能部门如何定夺补课为有偿?

按比较理论说,集体补课与集体不补课效益其实应该一样,但实际上从补课强度、力度、时间跨度分析,各地区、城乡均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一些学校利用弹性差异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无视学生休息权、健康权,死揪蛮干,疯狂利用假期补课,从而博得了相对效益。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家长、学生都无法绕开分数这一话题,让暑期补课消弭殆尽显然是超现实的想法。堵不如疏,在保证孩子休息的前提下,有针对性补补功课,没有什么错。只不过这样的做法应建立在补课社会化、规范化的基础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