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除杂草的最佳方法是种植庄稼

(2009-01-16 08:38:21)
标签:

育儿

杂草

庄稼

奶奶

田野

杂谈

如何清除田野上的杂草?用锄头锄,用火烧,深挖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因为杂草的生命力很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庄稼”越茁壮,“杂草”就越孱弱。这时再清除“杂草”,田野就干净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像一门十分精细的医术,它要医治并完全治愈脓疮,但不承认挖除是个好办法。

同样的,对于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只是一门心思挖除它,往往事倍而功半。孩子的心灵如同田野,稍不留心,“杂草”就会荒芜孩子的内心。要清除孩子心灵中的“杂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是:在孩子的心田上种满“庄稼”。

有人回忆童年时深有感触地讲了一件事:

6岁时,有一次母亲跟别人打架,闹得特别凶。小小年纪的我,为了报仇,夜晚趁着月光拔光了别人家已带了花的辣椒苗。几天后的夜晚,我家一块已齐腰的玉米苗被别人全部斩断。

父亲气极了,抄起棍子劈头盖脸朝我一阵猛打,狠狠地教训了我,还逼着我去给别人赔罪。我表面上老实了,内心还是很不服气。明明别人也有不对的地方,为什么挨打的只是我一个人?于是,我总是寻找一些机会,背着父亲,对那些跟我家有“仇”的人搞些小破坏,不是把人家的菜苗踩了,就是把人家的庄稼连根拔起几棵来。

这一切都没逃脱奶奶的眼睛。

但是奶奶并没有骂我,也没有说一句重话。只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奶奶外出都带着我,每次见到跟我家有“仇”的人,奶奶都热情地上去打招呼,还告诉我,他们都是我的长辈,让我管这个叫爷,管那个叫婶。刚开始我不愿意叫,奶奶也不逼我,只是每次都这样做。后来,我发现,那些“仇”人,其实也挺好的,对奶奶也很尊重,还时不时夸我几句。慢慢地,我开始按照奶奶说的那样,该叫爷的就叫爷,该叫婶的就叫婶。不知不觉地,我习惯了这样,那些破坏和报复行为也几乎消失了。

后来,我家建房,父亲却被石头砸了脚,可“上梁”的那天,很多跟我家有“仇”的人都来帮忙,母亲一脸内疚。他们却说:“娃儿平时喊人喊得可好,不看大人面,也看娃儿面哩。”

奶奶的办法当然是高明的,与其强令其改正,不如换一种方式,以好代坏。当“好”的因素越集越多,“坏”的因素自然也就无处可藏了。

因此,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一是教育者要保持敏感,善于发现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防微杜渐,尽可能不让小问题发展成为大问题。

二是教育者要保持冷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之后再思考采取何种教育手段最有效。

三是避免粗暴简单的方式,简单的方法常常只能一时有效,无法根除。尽可能采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法,最好循序渐进,慢慢地影响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