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改革千万不能再走弯路了

(2008-12-01 08:38:30)
标签:

新时期

养成教育

教育

 
 
教育改革千万不能再走弯路了
 
教育,向内涵方向行进
  ——林格系列访谈录(1)——


  
  问:林格教授,聆听了您关于《人的发展规律与教育之道》的完整的演讲,让我作为研究、报道中国教育发展20年的一个老同志,感到震撼、震惊。您的教育理念体系化了,可以概括为以下特征:通透、先进、系统化、好操作,并且无处不流露出了深刻、灵动的哲学意味。


  答:过奖了,我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一位普通学者,我做的工作是,传承了早前中国本土杰出教育家的思想而已,如果说创造,最多就是我把原创教育思想精华系统化了而已。


  
问:正如您所说,中国教育理论研究需要上升到“道”的层面上来发掘与深化,也就是向内涵方向行进,否则必然陷进形而下的教育技术泥泞中。您是怎么把握“道”之所在的?
  

  答:道为路之先,《离骚》中说:“彼尧舜之耿介也,既遵道而得路。”。意思是说,圣明的光明和伟大在于,使“道”通了,“路”自然形成,否则必然走弯路、走小路。教育改革也一样,因此我近10年来进行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反复告诫自己,要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来探讨教育之路径。

  教育之道其实也分三种境界,这与电影《英雄》将剑术概括为三种境界基本一致:

  一,手中有剑,心中有剑,剑中透锐,杀气腾腾,能破敌于十步之内。

  二,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剑化为气,刚柔并济但仍能操纵自如,破敌于百步之内。

  三,手中无剑,心中无剑,视眼前敌人若无形而能破敌于无尽之外,因而心中只有天下,即为不杀。此乃剑术的最高境界。

   真正的教育是不教而教,教育之目的是唤醒每个学生的自觉,因此,教育之道的核心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问:最近在反复阅读中国养成教育网的内容,角度很独特,确实是一个精通、丰富的网络资源,但我的问题是,您和这么多优秀专家所倡导的养成教育仍然只是习惯的教育吗?未免狭隘了?

  答:我珍重地加了一个定语,叫“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以往的养成教育是德育范畴的,并且局限在行为习惯上,但,仍然不失为中国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个突破口之一。而我们所主张的新时期养成教育,进行了拓展与深化,是一个全方位的办学理念实践体系,以习惯为线索,涉及教育变革的六大关键点(课堂、习惯、教师专业发展、家长经营、优势特色学科发展、办学理念提炼),这六大关键点是引导学校教育迈向内涵发展之路的关键点,也是开创学校品牌的基本思想模块。

  不过我想强调的是,新时期的养成教育不是我个人的品牌,而是中国人的、是国家的,国家反复在强调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算是顺势而为吧。我们只是具体的操作者而已。
   
    (这是一个长篇对话,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