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后进生爱等待 |
他知道我在乎他,他就不会让我太失望
我说过,真正的教育家都是在一线的讲台上冉冉升起的,讲台是教育家的圣殿。
北京大兴区的一位自称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今天和我随意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堪称教育名言:
对于后进生,让他知道我在乎他,爱他,他就不会让我太失望。
她叫王娜,顺便附录一篇她写的教育叙事文章,对感悟教育的价值,很有意义:
美丽的教育之
——等待
王娜/文
嘉嘉,我们暂且称他为嘉嘉。由于学校的安排,这学期我代他们班的科学。初次认识他,觉得他长得好可爱,圆圆的大眼睛,胖乎乎的脸蛋,撅嘟嘟的小嘴唇。可是上几次课之后,就领教他的真面目了,正如老师们的评价: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永远都有说不完的话,从来不教任何作业。平时更是老师办公室的“常客”,有时面壁思过,有时低头挨批,有时埋头补作业。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顽强”的度过了好几年,看来这些方法对他都不适用。
后来,听班主任说,他是单亲家庭,和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天天督促他的学习,他也从不告诉妈妈自己的学习情况或是作业情况。这点我有耳闻,听说在一次家长会上,他妈妈才知道每天都有作业,而且英语作业还要让家长签字一说,而那时已经半学期过去了。
对于这样的孩子,既然摆事实讲道理以及批评训斥的方式都行不通,想让他主动合作我的科学,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喜欢我,然后再做一步步引导。
有了计划之后,每次上课我总是有意的叫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管他举不举手我都会随时叫他,答错了,我笑着说:没关系,坐下来在想想,我知道你会的,只是有些紧张了,其他同学谁愿意帮他提醒一下?如果他答对了,我会很高兴的对他说:你太厉害了,这么准确的把答案说出来,看来你在科学方面很有潜力的;或者说:嘉嘉,你太聪明了,你真是科学方面的天才。一个多月坚持下来,呵呵,果然是小孩子,中了我的“圈套”。看着他回答完问题兴奋又自信的挺直小胸脯,我心里比他还高兴。除了上课,课间只要我见到他,都要兴奋得摸摸他的圆圆的小脑袋和圆圆的脸蛋,或者扶着他的肩膀聊几句,哈哈,真的好喜欢。
接下来的日子,嘉嘉为了继续得到我那令他飘飘然的肯定和同学们的掌声,乱说话的毛病好多了,因为课堂上我的目光随时都会注视他,随时都会向他提问,我要他的思维必须紧紧跟着我的思路走。我想,他一定明白不是每个同学都有这么特殊的“待遇”的。慢慢的,我开始把稍难的问题也留给他,可爱的他也没有让我失望,我清楚地看到他在一点一点进步,在我的鼓励下也越来越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正确率越来越高,能看出,他一定做了预习。当然,我也在耐心的在等待不远的某一天时候能看到他的科学作业——我没有向他提出过要求,我知道强求和主动的区别。
两个月后的一次课上,同学们像往常一样陆续交作业,我正埋头判作业,这时余光告诉我一个学生站在我的旁边没走。我抬头,竟然是嘉嘉,手背后站着,我笑着说:“为什么站这,有什么事吗?”他极其害羞得从背后拿出一个作业本递给我,很小声地说:“老师,我交作业。”我惊奇的看着他,高兴的嘴都合不住了:“天哪,你交作业了,”我打开作业本,写得很整齐很认真,我兴奋的举起作业本朝向大家,“大家看,嘉嘉同学交作业了,写得好漂亮!这段时间,嘉嘉同学一直都进步很快,表现非常突出,我们为他的进步鼓鼓掌好吗?”大家的阵阵掌声和赞叹让站在前面的嘉嘉有点受宠若惊,站那不停的搓手指头咬嘴唇,那可爱劲儿很有意思。
那一次,我在他的第一次科学作业结尾处很认真的写下评语:嘉嘉,你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你的知识面很广,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准确,总能给老师带来惊喜,老师非常非常喜欢你,期待你的更大进步,相信你一定行!加油!
那天起,他的作业从未落下过,次次优秀,除了他写作业的时候,其他时候我总是把他的作业本夹在我的 科学书里,不时打开看看,那是我的骄傲!
转眼快期中考试了,课上我讲完后让学生自己复习。几分钟后,嘉嘉举手了,说:“老师,你考考我吧。”我愣住了,不会吧,这么厉害,主动要求被考的学生还是很少见的,他们同组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喊:“老师,你一定要考考他,我们都考不倒他,没有他不会的!”我说:“行,大家一起来监督,看看我能不能考倒他!”我拉着他的胳膊走到讲台前,问他:“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这样,我一问他一答,我一问他一答,一直问完了所有知识点甚至一些发挥题、论述题,他都能准确无误的回答,看的下面的同学一声声“哇——”。直到没有题可问时,我笑了,蹲下来扶着他的肩膀说:“我还有一个问题。”他嘟囔:“您说吧。”“能告诉我你为什么会进步这么大,这么让我惊讶,这么让我惊喜吗?”他撅着小嘴害羞的说:“我也不知道。”他同桌着急了,大声嚷到:“我知道,老师我知道为什么,因为那次他告诉我他就爱上科学课,就喜欢科学老师您。”
那一刻,好想哭,好想拥他入怀,我摸着他的小脸蛋:“老师也很喜欢你!”
期中考试,他的科学排名全班第三,虽然我并不赞成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一切,可是,有一点能证明,他做了很大的努力。
两周后,他到办公室找我,正式向我提出:要当科学课代表。其实他的这一想法我早有发现,平时经常抢着收作业,帮我拿教材,快要抢了正式课代表的“饭碗”了。今天,终于由他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我当然不会拒绝。之后,这个班的科学拥有两个课代表,都是我的助手,我的骄傲!
思考:面对部分学生,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开导教育,都可谓用心良苦,但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在教育中,多一点等待,看似失去了时间,但您一定会换得学生自我要求进步的强烈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