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林格谈人的发展之:洗礼

(2007-03-16 18:06:00)

与灵魂互赖的人一起过精致的生活

林格/文

  众所周知,洗礼是基督教的一种仪式。

  但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宗教意义上的洗礼,而是拓展了的灵魂超拔形式。

  我们在这个理想缺失、浮躁的、转型的时代,将接受无比繁杂的、来自内心的诱惑,以及人性弱点的挑战。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洗礼的时代。

  而在汉语的环境中领会“洗礼”的更深刻内涵,对我们过上精致的生活或许会有帮助。不妨先从宗教仪式的角度谈起来了解“洗礼”的原意。通过圣经,我们可以了解到:

  基督徒受洗是信徒内在生命的外在见证。基督徒受洗表明信徒对耶稣的死亡,埋葬,复活的认定。

  圣经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

    基督徒受洗前要符合两项要求:一,受洗的人必须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二,受洗的人必须明白洗礼的意义。如果一个人知道主耶稣是救主,理解基督徒受洗是顺服的一步,当众表明对基督的信仰;而且也愿意受洗——那么就没什么理由阻止信徒接受洗礼。根据圣经,基督徒受洗是顺服的一步,公开表明相信基督是唯一救赎的信仰。

  基督徒受洗的重要性在于这是顺服的一步——公开承认信仰基督并服从他,认同基督的死亡,埋葬和复活。

  也就是说,受洗的信徒必须有非常诚实的态度,透过洗礼来作为生命的告白。表示自己愿意一生的时间跟随耶稣,无论在甚么境遇、情况之下,都愿意公开承认耶稣就是他的生命救主。如果没有这样的信仰认知和态度,不论是几岁受洗、给谁施洗,都没有甚么特别的意义。

  但我这里想说的并非如此。在中国汉语的语境里,“洗礼”这个词已经远远超出了基督教所能界定的内涵。

  洗礼在很多时候,是人内心挣扎与斗争的一种痛,是经过了风暴之后的灵魂模式。无数多的苦难、阳光、水、战争都承载了为人类洗礼的使命。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句话,当我在朋友的书里看到他引录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眼睛都湿了,内心波澜壮阔。

  我们这个理想主义缺失的时代,我们将接受来自诱惑、困惑、内心道德挑战的重大洗礼,我们的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这种洗礼比战火纷飞更加残酷。有多少人在这个时代沉沦了,成了物质的奴隶。

  我不相信人随口就说,我把什么都看淡了。没有经历过,你怎么有资格谈“看淡”,我们必须在诱惑之水载歌载舞的洗礼之后,才能成就心灵的宁静。

  人应当选择有尊严、有希望、内心幸福的生活,所以,我们应当接受洗礼,而后求得内心的安乐与平静。

  洗礼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乐。人的安乐应当就是顺应心性,倾听自己的声音,从而获得根本的宁静与平安。

  心是一切经验的基础,它创造了快乐,也创造了痛苦;创造了生,也创造了死。心的第一个层面是“凡夫心”,这是会思考、谋划、欲求、操纵的心,会暴怒的心,犹疑不定反复无常的心。但此外,我们还有心的本性,这是永恒的,不被死亡以及任何外界事物触及。说到底,心性就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历史上的圣人先哲,用了不同的名词来修饰他们所体悟到的真理,但基本上,他们都是在阐述基本的心性。基督教徒称之为“上帝”,印度教徒称之为“婆罗门”,佛教徒称之为“佛性”。

  所有的宗教,都肯定有一个基本的核心,并要求它的教徒用一生演化和体悟这个核心,这核心就是心性。

  现代文明给了我们无穷多的好处,让我们认识了无限复杂的世界,但在一个方面,它远远不如我们的祖先,那就是对心灵的认识。心理学家们对人的思想和情绪进行着极其繁琐的分析,这样分析的结果,是将人的形象描绘成了充满矛盾、无限复杂的黑洞。并非说这种种理论不对,而是这些理论的出现,正标志着现代文明一种令人担忧的倾向:我们正越来越远离单纯的、清澈的心灵。

  我们的日常生活被种种情绪、思想和欲望所主宰,但有些时候,我们依然能极其清晰、极其深刻地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可能是在欣赏一支美好的曲子,可能是在宁静清澈的大自然流连,可能是品尝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我们看雪花翩翩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缓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飘渺地射进屋里,都可能让我们瞥见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比宁静和美好的地方。

  这些光明、安祥、喜悦的时刻,都曾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而且美妙得令人难以置信。

  欲望使我们存在,而心灵决定我们存在的品质。身处陋巷的颜回,只有粗粮清水但快乐无比;宗教的苦行者,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感受着常人难以想像的幸福。是的,幸福本身不由你获得多少决定,而是决定于你感受到多少。

  因为心不曾被正确了解,如同它不了解自己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可胜数的哲学观念和主张。更有甚者,因为一般人不了解、不认识他们的心性,所以就继续在三界六道中流浪,经验痛苦。

  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严重的错失。

  如何接受洗礼而又能拥有自我?

  静观自己的内心!

  每日抽出一点时间,凝神静观,重新回到我们本初的生命:赤子之心。看似简单,其实却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的改变。从向外看转为向内看,从关注向外的索取追求到凝神触抚自己的内心生命。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们回避向内看的生活,因为一般人总有种对自己内心的恐惧,更因为我们认为这不重要,我们留恋刺激热闹的生活,嘈杂忙碌的生活,在这个急功近利的世界,向内看被认为是一种怯懦和消极的行为。

  是的,我们埋怨着过于繁忙的生活,但我们继续忙碌着为了能付得起钱去“休闲”,也就是跟随旅行团到某个同样人声鼎沸的地方走马观花。

  我们没有理解的是,真正的财富,真正的悠闲,真正的风景,都只在人的内心。

  任何这些景象都可以打开你的心灵,认识到世界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你从这里了解到这世界广大深远的痛苦。

  很多人其实过得都是慌乱、浮躁的,几乎没有时间来回味、感悟生命本身的美好。将节奏慢下来,与自己灵魂互赖的人一起精致地生活。

  在你愤怒、贪婪、嫉妒、烦恼、怨恨、欲望、恐惧、焦虑和纷乱时,仔细想想这些是否值得,你得到了某些可以计算的好处,却污染了你生命源头的活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损失?

  在记忆中回想那些给过你挚爱、关切、帮助的人,重温每一个他们对你表示爱心的细节。充满感激地回想,唤醒你的爱,想像你的爱从心中流露出来,首先从你最亲近的人开始,然后是亲戚、朋友、熟人、同事、邻居,然后是陌生人,甚至是你不喜欢或难以相处的人,甚至是你视为“敌人”的人,最后,让你的爱变得越来越广大宽厚,遍布整个宇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